美劳综合课教学形式的探索
江苏省无锡无爱小学 陈震青
生活是艺术的起点,儿童是艺术表现的个体。他们的情感、审美趣味以及他们对材料的运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新美术课程标准中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淡化以往课程过强的学科特色,突出学生的行为方式,并且作了较为明确的说明:“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造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据此理解,凡是与视觉造型有关的美术活动都可以列入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如所有的绘画种类、雕塑形式、工艺中的手工活动、美术中的劳作活动等等。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尝试美劳综合课的教学形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强调以手工劳作和美术创造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究。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得乐趣;通过理智、思想和想象构成事物间的联系,尝试自己掌握信息,获得美感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一、美劳综合课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创造的标志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视野。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作平台,其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对多种结果的预期能力、反复尝试能力、多种渠道的选择能力、多种视角之间连接和转换能力等。在美劳教学活动中设置不同的课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让他们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作,积极投身于艺术创作之中,同时鼓励他们展开合作学习,发挥群体力量,作更深入的探索。
1、游戏活动式:
美劳综合课是让学生以手工劳作的形式进行美术创造,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欢愉,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的感知力和表现力。美术教育是尊重学生的自然创造能力,而游戏则能显示人的自然本质,能使人摆脱种种限制,处于十分放松、愉快的状态之中,并且使思维更加活跃。在美劳综合课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材《泡泡飞呀飞》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到室外去玩吹泡泡,体会泡泡飞起来的愉悦,并要求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引导学生想象,说说在泡泡中会有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是自由而愉快的,学生在泡泡中的发现是让人惊叹的:泡泡中有美丽的校园;有小朋友的笑脸;有奇妙的童话世界;有许许多多我们想看见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气球上用彩纸、颜料和毛线等废旧材料创作表现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泡泡,最后带领学生到室外将自己制作的泡泡飞舞起来。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很自然的认识了圆形,并学会用绘画、手工等技巧表现自己想象的,乐于表现的东西。很明显,在美劳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使游戏与学习、游戏与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了,这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消除了传统教育的种种限制,使师生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得到了自由的体验,找回了上课的真正感觉。游戏与美劳活动的结合,使师生真正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2、小组合作式:
合作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所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美劳综合课中
更体现了其重要性。它强调学生已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去完成某项任务。在此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学生既承担个人的任务和责任,又积极地支持、配合和信任,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高效、圆满地完成任务。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社会建构理论基础上的,它强调知识是与他人共同建构而成的,力求把儿童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使其在于同伴,与成人,与自己以及周围的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美劳综合课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组织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学习、活动和探究。学习小组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他们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同时有一种共同的荣誉感。在这里,他们人人是主人,个个有发言权,学生的学习是自由、自主的。
例如:在《我造的房子》这一课的教学中,就是以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学习是自主性学习,学生通过搜集、交流、欣赏世界各国的房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设计出所要造的房子,共同研究制作用的材料和方法。作业是合理分工合作来进行的,他们中有的是设计师,设计出房子的造型:屋顶的样子;房子的形状;门窗的式样……有的是建筑师,专门负责房屋的“建造”,他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在完成工作,共同发现并解决设计和制作中产生的问题,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活动。他们造出的房子是奇妙而美丽的,有宫殿、城堡、乡村小屋;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和想象中的未来建筑。形形色色,美不胜收。从中我们看到了合作的力量,它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究,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取长补短,发挥了每一个人的潜能。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友好合作的团体氛围。
3、自主的体验和探究式:
在美劳综合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感受美、体会美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感
性的、整体的方式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层面的交替中,与自然景象和作品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形成更深的感悟、理解。美术不同于科学,它是具有内在意味的感性形式,所以体验、描述、理解才是美劳学习活动的最好方式。同时为学生设定一个问题,提出一个研究主题,或确立一个活动任务,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地查阅资料、交流心得和认识,增强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美劳创作。激发学生主动的探索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拥有开放性、个性化的探索学习,为他们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宽松的氛围。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用不同的材料、方式,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富有个性的美术探究活动。
二、美劳综合课的作业形式:
1、作业设计:
学生经过想象创作,用手工劳作的方法表现出具有审美意味的,较为完整
的美术作品。在孩子们的眼中,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就是艺术家,他们能够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让他们去创作,去表现,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童心的体现,都是美好的创作。我们要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完整地表现作品,这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它的作业就需要精心的设计,我在美劳综合的作业设计设置了以下几种形式:
综合练习:
美劳综合就是要让学生把美术创作和手工劳作有机结合,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作品的色彩、形状、线条、构图、明暗、肌理等。同时要考虑到如何对某种媒材的形、色、质、量进行感受和了解;如何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某种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某种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我们在美劳课中设计了综合美术与手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用不同的绘画方法去表现,用多种手工制作的技巧去制作。学生通过这种综合的练习,使学生获得了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个性化练习: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设计、应用”领域中指出:“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因此我们在美劳综合活动中为学生设计了体现个性化的作业练习,让他们用身边的材料例如:自然资源:沙、土、落叶等;废旧材料:纸杯、纸盒、电线、瓶子等,引发联想,进行创作。我们不要求学生能做出什么,只是让学生有一种制作和设计的经验,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在美劳综合课中,为学生设计要求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合作的作业形式,使学生既可以在独立作业中完全地、自由地表达自我的个性,表现自我的想法,又可以通过合作作业形成互补,更好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体验美劳综合活动独特的乐趣。
2、材料的选择:
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还应当善于在材质中发现美”。美劳综合活动中材料是相当重要的,要鼓励、激发学生用多种材料去表现,总结材料的特征,通过材料的运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寻找材料:
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搜集各种材料,培养他们寻找、发现材料的能力,让他们在周围的 世界中找到用于创作表现的各种材料。例如:各种纸张(包括废旧的报纸、挂历纸、画报、广告纸等等)、树叶、蛋壳、羽毛、废旧的瓶子、纸盒、纸杯、废旧的电线、铁丝……这些材料经过学生自己去搜集,去发现,不但能使学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创造,还能培养学生爱物惜物的好品质。
利用材料:
各种材料都有它们适合表现的东西,在司空见惯的材料中,让学生去发现它们的不平凡之处,根据材料进行联想,想到它“可能做什么”学生往往在和材料接触的一瞬间,就会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孕育了构思的雏形。例如:学生用废旧的泡沫制成了富有现代感的立体装置,体现了他们的想象空间以及对装置艺术的初步理解;利用纸盒特殊的色彩和瓦楞纸板特殊的机理花纹,制作出的各种建筑;用多种材料(纸板、纸盒、纸杯、易拉罐、饮料瓶…)创作表现的各式各样的椅子……它们品种丰富,风格多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去创造。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作品,也具有独特的乐趣,给了他们独特的体验。
3、作业的评价:
在美劳综合课的评价中我们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观,提倡激励作
用,注重综合评价,尊重个性差异,重视自我评价,结合同学互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激励评价:
美劳综合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感到自己一定能行。
综合评价:
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其中不仅要有美术和手工的技能技巧,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
自我评价:
重视美术评价是学生学会审美、发展视觉感性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在评价中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学生直接参与对自己以及对其他同学美劳活动和成果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提高其美术评价能力,尤其是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分层教育、因材施教,要保护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闪光点,从而树立起信心,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设立美劳结合的综合型课程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只是希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探索通过不同的途径,利用各种手段,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动手环境、条件、机会和可能,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表现活动,通过真实的手工劳动,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欢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天马行空地思维,伴随着艺术的纬度和经验的成长,在头脑发展的同时,尽情的动手去创造,去表现。
编辑:沈圣南(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