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话说“儿童与民间美术”
2005-01-21 17:15:00 | 浏览599次

话说儿童与民间美术

湘西永顺县宝钢希望学校校长    杨万富


20041217日我十分荣幸地收到何进先生的一份邮件。阅后,感觉心里总有一种冲动在不停地翻滚,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缘吧!记得当我从谢丽芳老师哪里得知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由来时,得知何先生就是资助和帮助我们做课题的福特基金会的文化与教育的项目官员的时候,着实激动万分,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相识过。记得九九年的秋天,何先生曾经与世行贷款官员考察团毕和熙先生一行来我校就世行贷款实施情况进行考察,本人还作了专题汇报。考察过程中,官员们与师生亲切交谈。当考察团来到学生寝室时,孩子们用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向官员问好,并把笑声、歌声和一个个带着山里孩子纯真和朴实的飞吻献给考察团,气氛非常热烈,场面十分动人。何先生一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给师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今天,再次有缘聆听何先生的教诲,有机会参加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研究,获得专家指导,我从心底感到十分高兴!~

然而,说来惭愧,因为何先生在信中要我从少儿美术教育的角度说说自己今后准备做些什么?如何做?并还要谈谈二期项目创新在哪里以及进一步深入和扩大项目的瓶颈在何处?按理说,面对课题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尤其是在诸多专家面前更不应该放肆。我既不是学美术专业的,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搞几天研究工作,倘若信口雌黄、评头论足恐有不妥。好在何先生提出的问题是要结合我自己怎么样来说,这似乎又给我增加了一些勇气。有道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借此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是一件美事。假如我所说的,就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东西,我的心也就得到少许安慰,也不枉何先生给我这次交流的机会。

儿童与民间美术的课题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应该说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作为项目校来说,我深感做这件事情的意义重大。同时,受益匪浅。用一个课题激活了我校美术教学这句话来评价前期项目在我校实施的影响,毫不过份。因此,我从一位校长的角度来参加项目的实施,来审视这项工作的开展。三年多来,尽管困难很多,我们却没有灰心,我们从心里认识到实施这个项目对我校的发展(艺术特色教育),对民族贫困地区美术教学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20041113日,课题组以我校为现场,对实施课题再一次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同时,对前期的工作做了认真总结。会后,我与大家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即下一步项目应该如何实施。就我校而言,我组织美术教研组专题讨论。我把问题摆出来,让大家畅所欲言。尽管大家也表露出一些盲目乐观或耽忧的情绪,流露出对今后工作不知所措待命的思想,但继续实施项目的决心是一致的。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经过反复思考我提出本校就项目实施急待要做好的两件事情。其一、实施小学美术课程的开放型教学;其二、对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性思考。

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分为三块,即小学、初中和高中。目前而言,根据校情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定为激趣。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十余年来,我们所使用的两大法宝是儿童画儿童书法。在教学中,美术老师也苦于缺乏灵性,时间稍长,两大法宝也慢慢贬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下降。学生希望美术教学以更新颖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出现。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的实施解决了我校小学美术教学的难题。在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以极其灵活的教学形式,厚实的学习内容誉得师生的交口称赞。课题以”“”“的诸多特点,给我校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注入新的养分,师生们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前景。但在前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主观(认识的力度)和客观(环境条件)的原因,我校实施小学美术开放型教学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有时患冷热病,还没有系统地、规范地做好这件事情,还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状态。至于其它项目校的实施情况如何,具我所知似乎与我校处于同一层面的水平。因此,我认为今后实施项目过程中,加大实施小学美术开放型教学的力度,并形成规模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对课题实施的理性思考,我以为是今后实施项目要面对的第二件事情。初看,这好象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其实说具体一些,就是要做好下面的一些工作。第一、渗透民族文化,提高项目实施的品味。前期工作中,为了考虑项目实施的普及性,可操作性,考虑到它的推广价值,实施项目时我们往往以最经济方式做这件工作。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烙下一些粗糙的痕迹。比如学生用树皮、玉米棒、稻草、破布、麻绳等材料做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品,不可否认的应该承认其中蕴含着美的因素。倘若仅从表面加以评析是不够的,我觉得还必须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挖掘,让这种较为粗糙的艺术品与民族文化实现较好的融合。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并且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美的愉悦和创造美的快乐!这样,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才会减少很多盲目性,散慢性,教学也不会成为纯自由的游玩活动。就能使我们实施项目的过程始终沿着美术教学这条主线,围绕研究小学美术教学这条轨道发展。第二、编写美术校本教材。说得准确一些,是结合我校美术教学实情,理清我校不同层次的三块美术教学的思路,研究它们之间的自然衔接。可能有人会说,现有的美术教材为何不用,搞什么校本教材,难道说你们比专家们更聪明。我想倘若真有这样质疑的话,应该说是情理之中的,因为他们说的是大实话。可是,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对权威的否定,我认为更趋于实事求是。我们当然承认权威们编写的美术教材凝聚了他们的心血,是指导学生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书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学习主体自身的差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学习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一套教材要适合所有学生,适合不同民族的不同区域也不现实。我们编写校本教材是结合本地区、本校实情,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以民间美术为突破口,选取一些儿童熟悉的可见可感的内容引导儿童学习,就会达到亲切、易懂、乐学的效果,就可以实现把他们慢慢引入学习美术的殿堂目标。

在信里,何先生对本项目今后如何深入扩大,进一步发展也十分关注。我认为项目二期工作的瓶颈有物质方面的,也有意识方面的因素。参加项目实施的大多数地区、学校,均处于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物质文明的程度不高,必须小投入,大见效。就拿湘西来说吧,只所以充分利用哪些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材料开展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受相对物质条件限制这个因素。这个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目前的课题组也很难解决,但作为研究者却应该有所考虑。目前,我至少这样认为,比如我们湘西吧,有独特的自然美景,有神秘的土家、苗族文化,人们早已聚焦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的美术教学同发展当地的经济紧密相联系,那将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前景?果真如此,何愁项目的瓶颈不攻自破?何愁美术教学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当然,这种带有浓郁经济意识的梦想,也许就有悖于项目实施的真正认识程度(定位)。参加项目的实施是为了扬名追求功利,还是人云亦云?是迫于上级的压力被动接受,还是一种自我的真正需要?我认为项目校的同仁有待于清醒地审视自己。沽名钓誉者取不到真经;被动参与者只能获取皮毛;哪些真正需要的人,他们把学生个性的陶冶,学校教学的发展与项目实施相结合,才会获得较多的收获;把这项工作看成是探索儿童美术教学的途径,才能真正悟出它的真谛。

何先生,以上是我就您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些思考,在你面前班门弄斧实在难以为情。好在谢丽芳老师、刘宇新老师经常给予我很多鼓励,象您说的那样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在我们这个团队里交流讨论。正因如此,我作为项目校的一员,义不容辞的斗胆说出上面的一席话,别无它意,还望大家正本清源,批评指正!

2005年元月18





编辑:沈圣南(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