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陶塑造型——陶塑教学的主旋律
2005-01-21 17:09:00 | 浏览556次

陶塑造型——陶塑教学的主旋律
泸溪县白沙希望小学  陈秀满

        在陶塑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难点一: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人、物等形体的把握,要善于捕捉美的形象,树立造型美的观点;难点二:掌握艺术的造型原则,改变那种只有漂亮就是美、干净就是美、完整就是美的审美观,使作品在造型上多一点艺术上的自然因素;难点三:培养学生的整体感觉,不要走局部化的错误路线,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现象发生。为了解决这些既是基础又是重点的难题,我把造型教学分成三个阶段:

一、任意造型阶段
        孩子的天性就是自由自在,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让他们学得轻松、自在,我首先教他们任意造型。我刚才说到的那个三年级学生练习的情景,就是我在教他们任意造型。“任意”有时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合,是偶然间出现的一种极难得的美,关键靠寻找、发现,所以就要培养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全面的审美观念。在任意造型教学中,“泥包纸”是我的一种新发现。在平日的练习中,陶塑里面要空心,泥巴叠高了容易挎掉,根据这些特点,我想了个简单随意又合适的办法,那就是“泥包纸”。也就是说在练习之前,要求学生准备一大张较薄而忍性好的纸,一般的白纸或旧报纸都可以。在用泥之前,先卷纸,任意卷,卷出各种随意的,奇怪的形状来,然后把切好的一块块薄泥包在纸外层,接头处粘紧,不留痕迹。这样造型简单坚实,随心所欲,作品烧过后,纸变灰,里面自然是空心的。任意造型学生喜欢,教师辅导也轻松,便以因人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不管差生优生,都能动手作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意造型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学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主要角色。记得在教“唱歌的形”一课时,我主要是训练学生去夸张“用嘴巴唱歌”的特征,但谁在唱,怎么唱,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狗、鱼、青蛙,甚至植物等,在造型形式上力求新颖变化,让学生掌握一种共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在我的不断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作业很投入,虽然有些作业并不令人满意,但是他们都学会了用自己喜欢的造型表达情感,表达自己对“唱歌”动作的理解。在这其中,我发现一个很可爱的造型,描写的是一位近似男高音歌唱家引颈高歌的形象,夸大了的口腔外围嘴唇稍收,眼睛却有意缩小成两个仔细才能看清的小圆点,整个主体有点向后翻,但我左看右看老是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在唱歌。后来他自己介绍说“唱歌的是存钱筒。真好玩,老师,我把零花钱从它的嘴里放进去,存好多好多的钱。”孩子的 创造真奇妙!这是他们自己的,他们真正拥有的。我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功而高兴。在各种有意造型的训练题材中,我觉得“颠倒的形象”一课让学生受益非浅。在教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随便拿着一个物体从各个方位在桌面上摆设,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然而没有一个学生想到倒过来放。我当场做了演示:把一瓶装有墨水的墨水瓶倒过来放在手掌上。他们都为自己不这么放感到遗憾,个个都要试一试。我抓住他们急于表现的心情,把这个启发引进造型练习中去。兴趣加好奇,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中。“做颠倒的形象“,让学生从一般的造型观念中解放出来,换一换空间想象角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手段。在有意造型训练中,注意阶段性,分步骤,看效果,可教的内容很多很杂,要精选,先要有计划安排,按计划去教。我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从四个方面去进行训练;

(一)、观察生活;

(二)、训练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树立三维空间的观念,适应立体造型;(三)、增强现代设计意识;

(四)、树立个性形象(风格)。

三、陶罐造型阶段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对学生只进行过两次陶罐造型训练。陶罐制作是陶艺制作的最早的一种形式,我在计划中作为主要内容来教。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陶瓷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而且能培养学生对陶罐的设计、装饰、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教陶罐造型,首先要拉坯,拉好陶罐让学生去设计。在第一堂练习课上,学生们尽管事先听了我的一堂陶罐雕塑课,但在实践中,面对拉好的如此漂亮可爱的泥罐子,大部分还是显得有点神情不安,小心翼翼,不能放手去做,胆小。于是我又当场演示,并讲解了规则的美、随意的美和个性的美。拉好的陶罐能体现的是规则的美,而不属于自己创造的个性美。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双手能在陶罐身上锦上添花,把它变成自己的作品。事实上,陶罐雕塑在造型上属于那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半意识训练,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装点生活的习惯。目前,在我的教学计划里训练陶罐造型的方法主要有六种:
(一)整体压扁;
(二)局部捏扁;
(三)挖洞镂空;
(四)平面刻画;
(五)罐子互相重叠;
(六)粘贴突起;

        这些多样的方法,丰富的内容,加上浓厚的趣味性,使孩子们白学不厌,真的从玩的游戏中领悟了怎样学习和思考。
        总之,把握好陶塑造型的每一个环节,把造型艺术作为教学重点来抓,我相信,一大半的成功已属于你。





编辑:沈圣南(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