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阿曼大师的雕塑与“记忆的家园”
2005-01-21 17:05:00 | 浏览598次

阿曼大师的雕塑与“记忆的家园”          

湖南省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 张广南



        2004年12月下旬的羊城依旧阳光明媚,景色宜人。“泛珠江流域的未来”少儿美术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来自泛珠江地区九省(市)和香港、澳门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共约6000多件儿童装饰画、水墨画、综合材料作品参展。孩子们精心绘制的图画、千姿百态的手工制作,得到了各界媒体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代表湖南省参展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参展作品“记忆的家园”更是好评如潮。在展览期间,来自社会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参观者,在展厅流连忘返.....
        当我走进广东美术馆的大厅,突然看见一尊不同寻常的的雕塑。那是 法国雕塑大师阿曼的作品《掷》伫立在广东美术馆的大厅里。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用切割人体各个部位来表现掷铁饼者的雕塑。她是那样的震撼人心,触及灵魂!切割雕塑的各个部位亦能产生如此的美,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在网上曾经看过阿曼大师在2001上海艺博会上展出的那件《弦乐的律动》的报道。阿曼大师最为独道的创作风格是将物件横向、纵向、对角切割后,再堆积组合成一件艺术作品。他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物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将原有的物品赋于新的面貌与意义,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他的作品挖掘潜在的功能和人们的想象力,具有把人类的生活与情感充分结合的功能。《弦乐的律动》是阿曼大师透过切割与撞击的手法,将乐器肢解与改造,并重新创造了音乐的律动与旋律灵魂。弦乐器不仅充份地展现它美丽的外形与迷人的内涵,更是音乐神韵与视觉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可惜我无缘目睹大师用特有手法表现生活美与想象美结合、古典美与现代美结合的作品。  
        而今我终于如愿以尝了。我被眼前的雕塑惊呆了。原来美不仅仅存在于生活中的视觉与触觉当中,还可以在残缺与重新组合当中享受完美的感觉与心动。这尊雕塑刻划的是一名男子在掷铁饼的过程中最具阳刚美表现力的瞬间,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我情不自禁走近雕像,用手轻轻地触摸横切的头颅,纵切的肢体。向上轻掀它横切的头颅,犹如缓缓揭开京剧的脸谱,仿佛成了一张正在哈哈大笑的脸,有着一幅志在必得的胜利者的姿态;向左右掀开他的肢体,他立刻成了多足多臂之人,给他以力量的保证、以成功的支撑。从不同的侧面去看,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与感受,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力。一件静止的雕塑,在阿曼大师的手中,给人以情感动态空间,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把掷的强烈的动感与静止的雕塑结合得如此完美,我的心被那种完美震撼了。 
        这尊雕塑在艺术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古典唯美的表现方式与超现实情境的表现方式融为一体,把人体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而产生和谐之完美。掷铁饼者虽被横向纵向切割,却未损及其健美的体态及动感意念的表达,相反的,观赏者可从多方窥视及探究掷铁饼者的人体美和运动所包含的生命力。他既是“空中凝固的永恒”,也是“残缺和再组合美”的典范。 
        看了阿曼大师的雕塑,我突然发现:“记忆的家园”中的展品虽然不是很精致,但这些作品是土家族苗族伢儿们用自己的心在歌唱生命、创造生命!湘西的孩子们虽然生活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但他们能用随手可得的、最原始的材料,制作出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作品。无论是绳子捆扎的飞鸟还是布做的神龙;也无论是稻草捆扎的正在劳作的人还是用废弃木板做的猪牛马羊,都充分体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孩子们热爱生活和对生命的创造。那一件件的布艺、草编、废弃木板制作的人物、动物,不正是阿曼大师“再造美”的延续么?

 广东美术馆大厅中的阿曼雕塑01



广东美术馆大厅中的阿曼雕塑02 



 广东美术馆大厅中的阿曼雕塑03







编辑:沈圣南(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