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立足学校实际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2005-02-28 16:59:00 | 浏览572次

立足学校实际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王中华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开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尝试,其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喜人的进展。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尝试中,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注重将教师、教材和地区资源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校本美术课程资源走上了多元开发的道路。


一、  注重教师培训,挖掘美术课程第一资源

在美术校本资源开发中,我们摈弃了教材是知识权威的代表和化身的僵化的观念。我们把教师作为第一资源进行开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教师必需具备根据具体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能力。我校开展的推进湘西民间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课题实验,是美国福特基金会的一个项目。我们以这个实验为龙头,抓住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个契机,对教师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一是对全校所有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让所有美术老师到长沙、广州、广西、北京等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提高,并邀请省里以及全国各地专家来校对美术老师现场指导。二是要求全体美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即是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教育活动之中,在学习、生活中自己主动积极去感知、解读、建构新的课程观念,自觉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三是学校拨出一定课题经费,让美术教师深入到湘西农村采风,对民间美术进行搜集和挖掘,并根据本校的特点,把适合教学的内容作为校本教材引进课堂教学。教学经验,以及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迷惑等讲述出来,与领导、同事积极交流,共同研究,相互探讨,从而达到视界的敞亮,理念的澄明,智慧的整合。五是定期举行教学观摩研讨会,教学思想和论文交流,学生美术作品观摩展览,并根据已取得成果编出校本教材。六是设立教学研究基金。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课题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攻关给予资助,对优秀教师及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正是把教师作为第一资源进行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学生作品多次在广州、广西、北京参加全国少儿美展并获奖,不少教师的教学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美术教师代表湘西自治州赴省参加全省优秀课比赛获省一等奖第一名。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学校已编写出校本课程教材,经湖南省少儿出版社审查通过,即将正式出版发行。


二、 因教制宜,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教育部审查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改编的教材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在新课改中要逐步树立新的课程资源理念,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可以补充,可以拓展的。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多元的课程资源。在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材而不是教材,紧抓课标而不是紧抓教材。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1、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依据学习目标,我们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其中的湘西文化艺术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经验来安排学习内容,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有机地整合起来。如在美术的想象上、命题上及创作作业中我们都力求让孩子们自己熟悉的湘西山水、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由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创造性地应用教具学具。以往的美术统编教材面向大中城市的内容较多,教材中要求的教具、学具材料也大多是城市的易拉罐,泡沫、吹塑,饮料盒等。这些对西部民族贫困山区的美术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此,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我们不断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俯首皆拾的湘西得天独厚的美术材料资源,如石、泥、木、竹、草等等。我们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的教具和学具引进课堂,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生动活泼。为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学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3、加强活动教学。活动是儿童智慧生成的源泉。传统课程注重的课堂教学,纯本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违反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我们力求在活动教学中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把湘西的一些优良传统的民风民俗活动引入活动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自己动手扎狮做龙,然后让学生组织起来表演玩狮舞龙;让学生绘制各种面具,然后戴着自己做的面具进行游戏;让学生自己设计本民族服装,然后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学校广场开展民间美术绘画接力赛,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装扮美丽的校园等。这一系列活动教学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4、增设选修课程。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让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为这些美术兴趣爱好的特长生增设了选修课,采取自愿原则,自愿参加。在这些选修课中,让他们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工艺制作较复杂的民间工艺美术,例如:苗族土家族刺绣,布艺、扎纸、蜡染、木雕、石刻、陶艺、编织等,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在特长生的选修课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三、利用地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湘西地处湖南的武陵山脉,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里人杰地灵、古风纯朴;这里少数民族杂居,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当年苗族先民起义抗清的传说,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里是当年红军革命的地方,留下一串串红色的脚印;这里还有美丽的凤凰古城、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天下第一的大石桥、诱人的南长城、温謦的不二门等。湘西民间美术更是本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苗家的服饰、银饰、刺绣、蜡染、剪纸和苗族、土家族的织锦,纸扎、编织等等绚丽多彩。这些都是校本课程的丰富资源。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一块有效空间,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的具体用法是:

1、加强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增加美术专用教室、美术展览室,为学生、老师教学展览作品提供必要场地。二是为美术组配置电脑、数码像机、摄像机,让美术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必要的物质保障;三是为图书馆增加经费,添置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教育杂志,录像带,光盘等供师生教学之用。

2、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一是湘西当地的文化设施资源。如湘西的博物馆,民俗文化馆,湘西剿匪纪念馆,青少年宫等,让师生走出课堂参观学习。二是湘西当地文物资源。如文化遗存、宗教建筑、民族建筑园林、城市环境艺术,雕塑等。三是湘西自然风景,自然材料资源开发可谓得天独厚。四是湘西人文资源。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革命先烈等,当代名人如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歌唱家宋祖英等等,以及少数民族人民浓郁的民风民俗,都是极为丰富的校外课程资源。

3、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一是学校建立校园信息网,让师生在网上进行校本资源信息交流。二是在省课题组领导下,建立儿童与民间美术网站,让师生与校外、州外、省外进行广泛美术信息交流。同时在网站上发表自己教学研究成果。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课程资源重新定位和认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才能使我们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我校美术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少儿美展并获奖,并在省以上各级报刊上发表;全国儿童与民间美术现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全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阶段性成果表彰会期间,我校师生现场民间美术展演;我校美术教师优质课在省优质课比赛中夺魁……。领导和专家们对我们的教研成果给予 高度的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使我校课改之路越走越广阔。 


20051





编辑:沈圣南(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