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浅谈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05-03-23 16:51:00 | 浏览692次

浅谈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湖南龙山县民安二小校长  陈支元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边陲,与重庆的酉阳、秀山和湖北的来凤交界,全县人口以土家族居多,特别是苗市、坡脚、靛房,现在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土家族文化风貌,说土家话,跳摆手舞,住吊脚楼……而我们学校的学生70%左右都是土家族学生。但遗憾的是懂得土家族文化的少之又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 地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到惭愧失职。一方面,担心民族文化的消亡;另一方面,又没有现成的土家族文化教本,无法对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教育。正当我徘徊不前深感困惑的时候,在谢丽芳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我校有幸被选为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的试验校。我也有幸参加了课题实验的校长培训,并且听了有关专家关于课题实验的专题讲座。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一直担任学校领导,从来没有搞过小学美术课题实验。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蒲公英行动美术课题实验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谢丽芳老师的讲课使我眼前一亮:以前对教育中的困惑,在这里不就是答案吗?

回来后,我便马上行动,领导和组织实施。首先是成立本校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拟好试验计划,确定好试验教师。其次是进行教师培训。为此,我多次召开会议,把参与教研的本校教师集中开会学习讨论,提高教研能力和业务素质。有了工作计划和实施人员,接下来便进入实质性的教学实验阶段。

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切入点是极其重要的。我深知这个道理,把什么作为教学试验的突破口呢?经过思考讨论,认为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仅有的一种民族工艺美术,以前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还出过叶玉翠工艺美术大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的织锦厂现已倒闭,老一辈织锦能手已经不在人世或不能织锦。因此,我校把土家织锦引入课堂教学作为试验教学的突破口。试验开始,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种新奇感,兴致很高,乐于学习。后来随着频繁接触渐失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了学习兴趣,就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学内容不变,将教学方式逐渐拓宽,有时在教室上课,有时在室外上课,实行课内、课外结合。如课外写生,参观访问,一改过去美术课就是画的的陈旧模式。我和我们老师不是什么都精什么都懂,有些内容可以自学后再教给学生,有些则不行,因此,在有时我们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给上课、传授技艺。由于请的老艺人有多年的亲身经历并以此谋生,讲的知识均十分到位,学生也甚觉有趣,学得津津有味,做出的作业丰富多彩。在我的组织领导下,学生创作了学校民族壁画墙,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学到了民间美术知识,加深了对民间美术的感情,又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做了工作就要不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能像猴子掰苞谷,到头来什么也没留下。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和试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写出总结、论文,编写校本教材。关于校本教材,我和永顺宝钢试验学校的杨万富校长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不是对权威的否定,而是更实事求是,对现有美术教材的补充。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对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进行过滤筛选,选取了小学生可见可感可做的一些内容编写成校本教材进行教学。例如课例《竹偶制作》,它的选材取决于小孩平时爱玩的一种竹制玩具,制作材料随手可得,主要是野竹,麻绳。在装饰过程中,与土家织锦的原始图案相结合,既美化了学生作品,又达到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目的。


基于以后的工作,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是继续加强与领导专家合作,听取他们对教学试验的意见,并邀请他们来校指导工作。

二是扩大试验普及面,提高教育社会效益。我们湘西州纳入了国家西部开发的范围,政府提出了振兴旅游经济的口号。而要提高旅游经济,在本地区整理、挖掘、普及本民族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与经济建设(勤工俭学)结合,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学校可以根据周边环境,找准时机,办一个民族工艺厂,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观摩实践的平台,学生设计创造出高质量作品,可以进入市场,以市场经济带动土家织锦的传承发展。


蒲公英行动美术课题实验,在我们学校开展意义十分深远。我将和老师们一道在专家的领导下把实验搞得更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认知自己的本土文化,使湘西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发展,不断发扬光大。




编辑:沈圣南(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