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矮寨百狮会 “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组美术教师湘西民间美术调查
2004-11-11 22:32:00 | 浏览577次

徐锋 



每年的正月初四,吉首市矮寨镇都要举行苗乡百狮会,苗乡各村寨里的舞狮队会从四面八方涌来,欢欢喜喜闹新春。

苗乡玩狮,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期,有四条恶龙常常骚扰苗乡,闹得苗民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后来苗民请来雄狮赶走了恶龙。其中一条白龙变成一青年后生,手拿红布,逗戏雄狮,将雄狮骗到东海,并让它在东海里睡着了。四条恶龙又在苗乡为非作歹。苗乡百姓不堪忍受,就准备糍粑干粮,派智勇双全的苗族后生柯岩到东海唤回雄狮。柯岩来到东海边,舀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海水,还是见不到雄狮的影子,后来在海螺的帮助下,柯岩装扮成罗汉的样子,吹响螺号,唤醒雄狮,并手拿红宝将雄狮引到苗乡,把四条恶龙赶回大海。苗乡百姓感谢雄狮造福苗民,就仿着雄狮的样子做出狮头,让后生们舞玩,以作纪念。苗乡玩狮也就一代一代的传至今天。

矮寨苗乡百狮会,已由传说中的纪念活动变为现今的隆重庆典,体育竞技比赛。活动的地点不固定,有时在大兴寨,有时在德夯风景区。由于德夯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连续几年的苗乡百狮会都在矮寨镇政府所在地矮寨村举行。活动除了玩狮外,还有矮寨镇周边乡村篮球比赛,对山歌,赶边边场,文娱汇演等等。

正月初四这天,天气阴冷,湘西课题组的美术教师与省州有关专家风尘扑扑地赶到矮寨。

车子在离矮寨村很远的地方停下,一下车,就听到铿铿锵锵的锣鼓响,嘟嘟的海螺声,时不时听到“吱——嘭”冲天炮划破天空的响声。各村寨的苗族妇女、孩子身着苗族节日盛装,有的从高山上弯道里冒出来,有的从河沟里走上来,有的自弯弯的田坎上姗姗而来,逗一逗田间活蹦乱跳的狮子。然后,这些三五成群的人们汇集一起,用苗语相互问好、祝福,走向百狮会会场。

矮寨村的篮球场就在209 国道旁边,是这次百狮会活动的主要场地,开幕式将在这里举行。看热闹的人很多,比矮寨平常赶场的人要多好多好多倍。大家为了看到开幕式的热闹场面,各自抢占有利地形,球场周围房屋的窗台、屋顶全站满了人。因为人多、车多,209国道交通堵塞,这下可苦了吉首市的交警同志,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将道路疏通,只好苦口婆心地劝司机们耐心等一下,开幕式结束后就畅通无阻了。

矮寨镇小学前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透过学校的铁门栏杆,看到十多头狮子在操坪上戏耍。挤过人群,课题组教师来到操坪中央,打开摄象机、照相机开始拍摄资料。耍狮子的,敲锣鼓的,见来了这么多手拿摄象机、照相机的人,一下子就来了精神,想好好地表现自己,尽情地舞起来。一头金黄别致的雄狮猛地蹦跳几下,寻找一块稍微宽卓的地方,就地打个滚,卷曲着身子,抬抬头张张嘴,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甚是有趣。赶狮子的罗汉笑嘻嘻地告诉我们,这些狮子是放在这里玩耍的,等会儿集合到主会场就更热闹了。

想挤进到主会场里面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当地苗族群众十分的纯朴好客,见到我们拿相机的就认为是记者同志,便主动地让出一条道来,我们很顺利地进到了主会场中央。

苗鼓咚咚地敲起来,唢呐、海螺吹起来,噼噼叭叭鞭炮里夹杂着“嘭嘭”的礼炮声,震荡山谷,苗族人民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各方来客。几个精彩的苗族风情文艺节目演出后就是百狮会的狮子队伍入场。每个狮子队以村寨为单位,由武术队、罗汉、狮子组成,村寨大一点的狮子队配有彩旗队、鼓乐队、苗老司法事表演队、龙灯队,每一狮子队中的狮子少则一头多则六七头不等。每个寨子的狮子队进场,都由武术队开路,耍枪舞棍,闪开一条宽道好让耍狮人展开手脚,让狮子跳得更欢。苗族人民没有本民族文字,文化传承主要靠口头故事叙述,民俗活动表演来进行,苗家玩狮也属其中之一。苗乡男女崇尚武术,好多狮子队全部由苗族姑娘组成,平日里她们锉纸绣花,百狮会上她们不让须眉,刀枪股叉舞得飒飒响,玩狮子翻滚怒跃气吞山河,可谓巾帼豪杰。狮子队耍宝的在主席台下领取一块红布,狮子喜颠颠地滚爬跳跃,以示谢意,最后一路戏耍到河边田地里集合,准备体育竞技比赛。

往年经常举行高台雄狮争霸赛,在院坝或田地里用十多张八仙桌叠架起金字塔式的高台。比赛时,群狮撕咬争夺,怒吼巧爬,最先登上高台顶上桌子的雄狮就为本次竞赛的狮王。今年的百狮会体育竞技比赛,是狮子和耍宝人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过独木桥,爬越并排摆放的四张八仙桌,拐 “8”字绕完插立在田里的几根木柱。比赛不分男女,最后以看哪一组完成各项动作用的时间最少为胜。这样的竞赛,虽比不上高台雄狮争霸赛惊险刺激,但每场竞赛都赢得观众的喝彩声。在进行狮子体育竞技比赛活动的同时,其他的如对山歌,赶边边场,武术表演等活动也在进行,矮寨山谷四处充满了欢乐。

狮子这种动物祖先并不是在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在偏僻苗乡狮子成为吉祥物,玩狮起于何时,其原意到底是什么,无籍典可考。苗乡的狮子各寨有各寨的扎法,各有各的寓意,百狮会上很难找到两头一模一样的狮子。扎狮头用的骨架是竹子,多层厚纸裱于其上,再用各种色彩描嘴眼,画脸、头上面的花纹,花纹图案有一定的讲究,寓意神秘。有的眼珠可以转动,珠子却奇形怪状,眼睫毛用的是鸡毛或黑色猪鬃。嘴脸造型有的温和,有的狰狞凶恶,有的如猪脸,有的如鱼嘴……狮子的身体都是一块花布或者一床被窝面子做成,在背脊上和肚子两边配有鲜亮的毛线,这类狮子粗野鲜活,色彩对比刺眼,有浓郁的乡土味。还有的狮子借鉴广东等外地狮子造型用红、黄、橘红的毛线在颈部、脊背、四条腿上丝毛,整头狮子毛茸茸的,金碧辉煌。由于狮子的装扮和玩狮者性格的不一,每头狮子的跳动步法身形变换也不一样,温文而雅者有之,暴跳雷吼者有之,顽皮机警者有之,百狮会将矮寨闹得喜气掀天。

苗族锉花和绣花纹样里好多地方都出现狮子,造型怪异,色彩斑斓。狮子动物在湘西山区自古至今尚未看见,苗族人民中的狮子是否与中国麒麟文化相关联,有待考证。湘西苗族妇女长期生活在封闭的大山里,她们一方面在默默的承袭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一方面又在偷偷的打破传统概念,根据自己对生活中熟悉形象朴素的认知,并加以自己朴实的感情,不停地用锉花和绣花真实的表述出来。锉花、绣花中狮子造型怪稚、真实,如猪,如狗,如猫,如虎,如鱼……让人折服。

愿苗乡玩狮年年吉祥。


编辑:刘洋洋(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