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勾良赶苗年 “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组美术教师湘西民间美术调查
2004-11-11 22:30:00 | 浏览556次

徐锋 


在凤凰县城,我们课题组教师正准备上车回吉首,凤凰县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邀大家一起去勾良赶苗年,几位专家稍作讨论后,大家便驱车直奔凤凰县最边远的大苗寨——勾良。

勾良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属纯苗区,是古时“内地边区”蛮夷的前沿阵地,是苗族人民最大节日“四月八”的发源地,动摇清朝统治者一定根基的乾嘉苗民起义就在这里爆发。勾良的正对面是古城黄丝桥。黄丝桥离勾良走直路不下几里地,是历代统治者镇压、围剿苗民起义的军事重镇,湘黔苗汉战争的军事咽喉要道,各朝各代统治者均在此筑城屯兵,唐时在此筑土城,明、清政府在此修石城,砌苗疆边墙,建厅设县,现今凤凰县的县名由“镇竿”改为“凤凰”,都是镇守黄丝桥官员向朝廷汇报情况的官方称呼,由离黄丝桥、勾良不远的凤凰山(当地人叫鸡公山)而得名。由于是大苗寨,又是苗汉战争的前沿阵地,文化习俗与贵州黔东南台江文化相溶和,勾良苗寨的民俗活动特别多,内容十分的丰富,而且独具特色,有影响的如“四月八”、祈求苗族繁殖子孙兴旺的“六月六”等。

过苗年,是勾良苗寨每年都要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具体的时间定在哪一天,由长者、苗老司择吉日,或承袭约定俗成的规矩而定。这天,全寨人聚在一起,击苗鼓,玩狮舞龙,跳花跳月,高高兴兴的热闹非凡。今年的勾良赶苗年是正月初六,正好让我们赶上。

车进勾良,感觉勾良与一般的苗寨不同,寨子特别的大,据当地苗族人说有近三百来户人家。房屋建筑,街道布局,受苗汉战争和中原文化的影响,风格独特。房屋基本是石墙青瓦,有的是下半截座基是青石上半截是土砖墙,盖青瓦或石板。百姓之家是吞口式布局,墙体为土石结构,墙面糊白石灰,用黑油墨画有描花,内容有折枝花鸟,几何图案,民间故事传说,苗族服饰纹样,祝福吉祥的大字等。这些描花的表现形式与苗族锉花完全一样。有的墙面通体就是一只黑色的大蝴蝶或蝙蝠,蝴蝶的出现与苗族氏族起源传说和氏族图腾崇拜有关,蝙蝠在这里与汉文化的“福”文化应是一回事。寨子里同样有苗家鼓楼和绣楼,鼓楼或绣楼的下半部有的是石墙,有的是土砖墙,墙面同样画有漂亮的描花,上半部为木质结构,有吊脚伸出形成小小的二级房檐,吊脚精致讲究,雕花刻蝶的耐人寻味。富有人家的房子居住设计水平比较高,从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房屋建筑可以看出,主人受汉文化影响比较多,墙体用的是火砖,平整美观,门窗雕龙画凤,建筑内有兵房、马房、保家楼,大门两边门框用整块条石做成,刻有对联,苗族锉花纹样。顺屋檐下糊半尺宽白石灰线条,用黑油墨画有连续纹样和描花。

锣鼓点子响起来了,一条黄龙在勾良的石板巷道里穿梭,见到主人家的大门开着就探头钻进去,祥龙进屋,吉祥如意,主人家特别的高兴,便会放一封鞭炮以示谢意。几头狮子在八仙(当地人将唢呐叫八仙)、长铜号、锣鼓、鞭炮声中,由身着当地苗族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簇拥着从寨子中心走出来。苗乡的狮子造型粗狂夸张,色彩对比强烈,狮头用竹子捆扎,糊以厚纸,敷上色彩使之透出灵气,狮身则用一床鲜丽的被窝面子将两个舞狮人的手脚简单的一捆扎即可。这些狮子在路上,时而趴在石板上弓着身子,摇晃着脑袋,时而跳到路边的矮墙上,伸伸前爪跃向耍宝人,摇着烂蒲扇,挺着大肚皮的罗汉笑眯眯地拉着狮子的尾巴,逗得大家笑弯了腰。

走在勾良的石板巷道里,从大门、石窗里可以看到苗族姑娘们在梳妆穿戴。听到锣鼓响,寨子里的姑娘们可心慌了,她们要描眉、缠丝帕、插银饰、穿节日盛装,赶不上热闹可没意思啦。当地姑娘、妇女都头包高帕,丝帕不折叠,绕头高达一至二尺,远看如“缸”,赶场或上山,可以将鸡蛋、果子之类的东西放在里面,高帕上面插满银饰。身穿云肩式衣,肩背镶有一圈刺绣花边,配高胸围裙,围裙胸部绣花浑厚古朴,图案样式全部是祖传下来的锉花纹样,内容有鲜花、雀鸟、走兽、祥龙等,属苗绣“平绣”类,色彩写实逼真。下配绣花长裤,裤筒肥大,筒边绣花或挑纱。颈上戴大件银饰缀满前胸,走路有叮当之声。小伙子则头包花格帕,穿对襟布扣黑衣或黑白花格衣。

赶苗年的会场设在勾良小学操坪里,远近好多苗寨的苗族同胞都赶来看闹热。勾良小学被群众围的水泄不通。

主席台扎在操坪中央,因是寨子里苗族人民自己过年,台上坐的是村长和村里有威望的长者。村长致新年贺词,用的全是苗语,大意是祝大家新年吉祥,努力搞好生产,发展本村经济建设,抓好村里社会治安。鸟铳、冲天炮、铜锣、牛皮鼓、长铜号、八仙、几米长的竹竿乐器奏起喜庆的乐章,金龙狂舞,雄狮跳跃,勾良苗寨赶苗年开始了。

集体苗鼓实际是苗族人民喜庆活动中的迎宾曲和迎宾舞,鼓点舞蹈欢快激昂。平常在鼓楼里寨子中男女老少都来得几下子,重大喜庆迎宾活动则挑选形象好舞技超群的姑娘后生上场。几十个身着苗族节日盛装的黛帕(苗族姑娘)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主席台上的山歌手唱苗歌的节拍欢快地跳起舞蹈,山歌手唱歌没有任何的音乐伴奏,“啦啦,啦啦——天上开红花  ……”歌曲是几十年前的老歌,舞蹈动作简单优美。过年嘛热闹,全寨几十岁的苗族老大娘手拿白色牛肚帕,排成一行,变换队形,踏着山歌节拍跳舞,表演自己的节目。不管是黛帕还是阿雅(苗语大姐)她们舞蹈动作简洁大方,银饰震动有声,让人感觉苗族跳花跳月的朴素清醇。苗族山歌为清唱,叫飞歌,唱时舒气有度,声音穿透里强,怪不得音乐大师谭盾来到勾良寻根,激动的大叫找到了音乐的“地图”。苗族后生刚性秉直,果敢勇猛,上千年的苗汉战争,勾良的青年后生首当其冲,保家卫族战死沙场。苗族后生舞狮子上刀梯,在拉在刀梯上的粗麻绳上表演空中行走十多米,再从几米高的地方跳下着地,够悬的了。这次爬刀梯的狮子后面跟着一头小狮子,两位表演者是勾良五六年级的学生,有志不在年高,在空中的粗麻绳上晃来荡去,他们却表演自如,胆识超人。苗族民众在几千年的苗汉战争压抑中表现的刚烈秉性是否与此有关?

谭遁在勾良寻到了音乐的“地图”,我们课题组教师在勾良又寻到了什么呢?

我们思索着……


编辑:刘洋洋(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