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今年湘西龙山夏令营中,被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高度评价为“一个土家族文化进入美术教学的经典案例”的设计者李静老师,是最后一批确认加入活动的力量。来自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的李静老师和同事田征宇老师,在李臻校长的期盼下,带着一批送给当地孩子的礼物,自费参与“蒲公英行动”夏令营。更宝贵的,是李老师给惹巴拉的孩子带来的智慧、爱与期盼。以下这篇文章,是李老师边完成学校大型壁画边撰写完成的。“蒲公英行动”的大爱使优秀的人汇聚在一起,不仅让夏令营活动越办越好,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持续发生正面的影响。

一直向往大山的深绿、河流的清亮、蓝天白云的透彻,还有人们古铜肤色的憨实。


湘西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村 那山那云那人

2017年火热的七月,我和伙伴小田老师在砂子塘泰禹李臻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幸运地参加了“蒲公英行动”湘西龙山美育夏令营。因为美、因为爱,一群的志愿者如约赶赴美丽的土家族惹巴拉村,开始了九天的美育行动。





蒲公英行动志愿者第一次融冰 摆手堂集会
1
“蒲公英行动”—— 一个人,凝聚一群人;一群人,专注一件事。

陈卫和教授,可敬可爱的导师,在活动的计划与变化中,智慧引领着高校研究团队,一线教师志愿者,专题影像纪录志愿者,与土家族文化传人,龙山县相关专家领导,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一起,投入到采编、体验、弘扬土家族民间美术的“蒲公英行动”中。从筹备、挂横幅、签到、搬凳子,前期培训讲座主持,到研讨创设示范教学互动,鼓励赏析反思总结......全程跟进,全程指导,全程推动着湘西美育夏令营的开设和开展。我们志愿者每天迎着朝阳聚集在摆手堂的前坪,开启新一轮的美育体验,傍晚又像家人一般,回到农家院,在龙山县五小穆永辉老师热情的土家语吆喝声中,在满天的星空下围坐在一起回味白天的审美活动。








陈卫和教授全程参与蒲公英行动 智慧引领
2
“蒲公英行动”—— 一个行动,承载三个使命;一届夏令营,影响更多人。

“蒲公英行动”一边进行土家族本土民间美术的寻访采编学习,一边进行种子教师协同龙山实验校教师的培训,还一边进行暑假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的教学实践。湘西土家族民间艺术形态丰富多彩,我们探索着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就地取材转化为美术材料,借助现场环境转化为民间美术传播的空间,在行动中培养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情感和保护意识,以及获得创造性地艺术表达的体验。相信随着本届行动研究成果的分享,审美种子的萌芽,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美术进课堂能够开花结果。




蒲公英行动采编、培训、教学 美育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