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尝试报告
—— “蒲公英行动”在中国千户苗寨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苗岭山脉主峰雷公山脚下,有1260多户,5100多人,苗族人口占99.5%,素有“千户苗寨”的美称,是全国第一、世界最大的苗寨,也是我省发展旅游业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古朴的苗族古歌、飞歌、酒歌、情歌、芦笙等苗寨歌舞,同时又创造了许许多多精美的民间工艺美术,如栉比鳞次的苗族吊脚楼群和精美的刺绣、银饰、纺织、印染、蜡染、古装图案、雕刻、编织、剪纸等。然而,由于长期受到现代主流文化的冲击和种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使这些苗族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断层、失传、甚至濒临消失,为了拯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使这一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弘扬,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儿童与民间美术“蒲公英行动”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把苗族文化引进课堂,并作为我校素质教育和校本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使我校成为一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校。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确定课题内容
1、把本民族服饰作为校服,升旗仪式和各种活动都统一穿民族服装进校园;
2、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芦笙吹奏、民族歌舞、苗族刺绣、民间美术等培训,把民间美术引进美术课堂;
3、利用民族文化课传授苗族歌瑶、民间技艺以及民间故事等。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民族服饰进校园,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服饰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学习芦笙吹奏、民族歌舞表演、苗族刺绣、民间美术、民间技艺、苗族歌瑶、民间故事的传授等,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和技巧,使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同时为也为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优秀民间艺人打下基础。
3、要求全体师生每人要掌握一种以上的民族文化及技艺。如会唱一首苗歌、会讲一个故事、会吹一曲芦笙、会一种民间美术技艺、会画一个古装图案、会刺一组绣片等。要求三年级以上每个学生要学会唱一首苗歌、会讲一个民间故事、会一种民间美术技艺、男生会吹一曲芦笙、女生会画一个古装图案、会刺一组绣片。
4、通过民族文化进课堂,不仅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三、工作的开展
1、提高认识,建立健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全盘负责,由分管付校长具体负责,由美术教研组长负责办公。
2、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培训学生要首先培训教师,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学会一种以上的民族技艺,如男教师必须学会吹芦笙,女教师必须学会刺绣(包括绘画、图案)等,同时还根据爱好兼学其他。
3、请民间艺人当辅导教师,同时抽调本校有特长的教师来担任辅导员。
4、每周星期一,全体师生必须穿苗族服装参加升旗仪式。其他的重大节日也必须统一穿本民族服装。
5、每班每周都安排有一节民族文化课,具体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收集选定,可以是民族历史、民族舞蹈、民族歌瑶、民间故事、民间美术及工艺等。
6、每班音乐课除按教材要求上外,还要加入民族歌瑶、民族舞蹈、芦笙等内容给以传授和培训。
7、美术课除按教材为基础,根据本地苗族文化情况,加入古装图案、刺绣、贴布、剪纸、泥塑、草编等民间美术内容进行教学。
8、学校艺术兴趣小组先后组建一系列特长班,即民间美术班、刺绣班、芦笙班、民族歌舞班和民间歌瑶班等,实行每周星期二至星期四各进行一至两次的课外辅导培训。
9、在“元旦”节和“六•一”儿童节各进行民间美术比赛和展览一次。在活动期间进行民间美术作品展览、民族歌舞比赛、芦笙吹奏比赛、刺绣比赛、民间故事会、民族文化传承演讲比赛等。
10、建立健全各种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保证活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工作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尝试及开展,在辅导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测试:在芦笙方面,凡参加培训的人,已基本掌握了应学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62人已会吹《讨花带》,同时有47人基本会吹了《斗牛曲》,一半的教师会吹《敢略》,我校的芦笙队在本地区的苗族苗年节歌舞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古典歌谣方面,有61人参加培训,初步掌握会唱基本内容有25人,基本掌握会唱的有7人,初步了解(略知一点)的有19人;在民族刺绣方面,有43人参加培训,已掌握了刺绣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平绣,有21人学会了辫绣,其中女教师都学会两种刺绣技艺,部分女学生的绣品质量较好,有两个学生的作品已被外国游客购买收藏;在民间美术教学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各年级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已初步掌握和会制作简单的古装图案、贴布、剪纸、泥塑、草编等;通过文化传承演讲比赛,学校大部分同学对本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知道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统一穿苗族服装,这又给“千户苗寨”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还有我们学校的民间美术班、刺绣班和民间歌舞班在多次接待上级领导和外国朋友的参观指导中,都得到了赞赏与认可。从这一点来看,我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五、存在问题:
1、在进行普通教育的现状,对新从事民间美术、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在这一学年的教学尝试中,我们还是感到有点摸头不着尾。
2、有部分学生、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对民间美术、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理解不够、认识不足,认为是过时的文化,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且教育学习效果不突出。
3、培训对象部分学生由于年纪较小,他(她)们只能以接受任务式来参加培训,而没有带着理性感受的认识去学习,所以培训效果就不够理想。例如学古歌谣就存在这种现象。
4、因学校经费紧缺,学校激励机制难以兑现,还没有全面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六、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明确懂得接受民间美术、民族文化教育学习的意义性和重要性。
2、加大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激励机制。奖励学生大胆设计创作,增强师生对民间美术、民族文化教育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毫不动摇地继续把民间美术教育课列入学校的校本文化。把民间民族美术教育列入本校必修课之一,并把教学效果作为对师生的考核项目之一,这样使民间民族文化课得到有序地开展下去。
4、积极向行家看齐,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兄弟学校学习,引进外地的先进教育方法,克服自己不足之缺点,把民间美术、民族文化教育课开得更大更活,使民间民族文化在我西江千户苗寨得到永远传承下去。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民族小学
蒲公英行动领导小组
二00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编辑上传:刘蕾 (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