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蒲公英行动”简介
2008-08-08 11:40:00 | 浏览6533次

“蒲公英行动”简介


 来自:谢丽芳


“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是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得到福特基金的资助。本课题自2003年7月在湖南湘西启动,经过大家五年来的努力,参与课题实验的成员已由最初的13个扩大到现在的76所学校和单位,延伸到云南、贵州、湖南、内蒙古、吉林、陕西、江苏、江西、广东和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造就了一批对民间美术有深厚感情、执著于民间美术科研和将民间美术应用于教学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在偏远贫困地区进行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和实践的许多有益经验,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美术教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背景

■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一些地区农村的艺术教育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

■ “全球一体化”和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民间美术正逐步走向萧条、衰退和消亡。

二、“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目标

■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一种可在农村和民族地区实施,持续和推广的美术教育模式,以争取让更多的儿童获得美术教育的机会,同时使我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 。

■ 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当地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

■ 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实验点的儿童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与美术学习的能力,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与感悟能力。

三、“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参与者

在各级地方文化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本着平等参与的原则,由学校校长、教师、专家、学生包括家长一起共同参与实验。

四、“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方法

■ 开发新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培训校长教师。

■ 建立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

■ 发扬团队精神,实现资源、经验、成果共享。

五、“蒲公英行动” 项目的概况及成绩

■    “蒲公英行动” 一期项目的概况及成绩

时间: 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

    以湖南湘西为试点的首期项目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探索,造就了一批对民间美术有深厚感情、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骨干队伍,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偏远贫困地区儿童艺术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组织教师编写地方及校本美术教材,为农村贫困地区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组织学生美术作品在当地及北京、广州等地举办展览,引发了社会和媒体对贫困和民族地区儿童艺术教育的关注;

由湘西教师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供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学习和交流的网站“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关注;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争取到地方和国家有关文化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推动了课题的持续和发展。

■ 贵州黔东南第二届儿童与民间美术展览和研讨会

时间: 2005年8月

地点:贵州黔东南台江、黎平

通过展览以增进当地老师和学生及民众对美术课程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初步认识,并带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逐渐扩大“蒲公英行动”课题理念的传播。

通过专家和与会教师的检验及鉴定,确认首期“蒲公英行动”课题在对农村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探索中创建的可持续和推广的培训、教学和研究模式;

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基本了解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并掌握了一定的有效方法;

通过研讨会为一阶段蒲公英行动课题的发展和湘西课题的深化,以及在全国农村民族地区及城市的推广制定基本的的目标和方向。

■    “蒲公英行动” 第二期项目的概况及进展

时间:2006年8月至 2008年12月

二期项目仍然是继续深入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

在贵州、云南、陕西、湖南、江苏五个省份进行由点到面的逐渐推广;

以湖南湘西凤凰县和贵州台江县作为试点,将音乐、舞蹈引进教学课堂;

以云南剑川县民族高级中学为试点,进行民族地区学生的民间技艺传承和就业相结合的培训实验;

广东番禺市沙湾区小学与民工子弟学校沙湾镇万翔学校的互帮互助的实验;

参与教育部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的实施;

对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进行“蒲公英行动”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宣传;

采用培训、办展览和课题教案汇编出版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

“蒲公英行动” 二期项目的进展:

2006年8月“蒲公英行动”第二期在湘西凤凰启动,同时召开“全国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暨‘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研训会”;

至2007年7月已先后完成对五个省的10次培训计划,并延伸到珠江三角洲打工子弟就读的民办学校和马来西亚华人美术教育机构;

编辑出版了由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编的“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民间美术》”一书。

参与200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的实施。

《中国美术教育》、《美术》、《中国校外教育》、《中国中小学生美术》、《少儿美术》等杂志发表了大量老师的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同时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美术报、中国妇女报以及中国文艺报和文化部地方通讯和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也都对“蒲公英行动”的活动作了各式的专题报道。

六、“蒲公英行动”的整体收获和感想

■ 寻求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并把课题与国家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争取为课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空间;

■ 课题所凸显的对贫困儿童的人文关怀是被大众广泛认同、接受和支持并使项目不断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团队合作并不要求牺牲自我,而强调的是发挥个性,表现特长和创新精神 。

■ 项目实施过程成长起来的不仅是项目还有参加项目的老师、学生和项目执行者

七、“蒲公英行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全球一体化”及主流文化对民族民间文化学习的影响;

■ 学生今后所面临的在社会中的生存竞争,给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学习带来的种种挑战;

■ 应试教育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影响。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持续发展的过程,美术教育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蒲公英行动”的产生也是一种必然和需要。然而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大家思考得最多的仍是课题的可持续发展,这依旧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我们必须争取和依靠文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努力将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与国家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争取为课题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最大空间,因为它值得我们做,也值得我们去追求。

八、“蒲公英行动”相关媒体报道


 

                                               谢丽芳

                                        2008年8月8日于湘西



编辑:任文秀(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