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县西江民族小学美术组工作计划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艺术教研组长 杨昌建
美术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受到工具和材料的限制,在农村很难开展,因地制宜,开展民间美术教育是当前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民间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计划组建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每周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外辅导。为了确保此工作有序地实施,特拟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组建课外美术兴趣小组:
从三年级以上,每班抽爱好美术,并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3人至5人左右参加,共40人左右,特别是组建一个女生刺绣班,培养学生的民间刺绣工艺。
二、教学培训内容:
剪纸、撕纸 、民间刺绣(素描、图案、刺绣) 、泥塑、民族歌舞等。
三、具体实施办法:
1、要求全校美术教师积极参与,屏弃传统的美术课只有一本图画书和一只铅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去感知解读,建构新的课程理念,自觉成为美术课本资源开发的主体。
2、组织师生制作工具、搜集材料和民间素材。美术教师要不断拓宽教学空间,鼓励学生以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民间调查,收集资料。
3、每周星期二、三放晚学后对美术兴趣班进行美术培训。
4、在必要情况下,请民间艺人到学校讲课和传授技艺。
5、指导学生利用课余、双休日时间采集本地的一些材料,如芭茅、泥、竹、树根、稻草、树叶、以及各种植物的种子等,创作各种各样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如吊脚楼、服饰、乐器、农具、鬼神面具、小动物、稻草人、玩具等。
6、举办民歌舞班和芦笙班,每周星期四放晚学后都进行技术辅导,使民间美术和民族歌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艺术感染能力。
7、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和举行民族歌舞比赛,让广大师生感受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快民间美术这一优秀的文化进课堂进程。
编辑上传: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