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来源
王宁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本科生
在出发前的视频里我说,如果问我现在有什么感想,那应该只有比较紧张,很紧张和非常紧张。一开始听说要做几十人的教师培训和儿童夏令营的时候完全没有头绪。毕竟才在美国待了一年,觉得自己积累的东西也还不多,要想一节一个多小时的讲练实在不是简单的事情。课件磨磨唧唧想了很久才整理出的大纲,更别提仔细打磨。出发前几天开始整夜失眠,直到上车前都还在想:万一到时候讲到一半忘词了怎么办?万一下面老师都冷漠脸只有我一个在上面蹦跶怎么办……
13号晚上到了凯里以后和队员碰面并录了第一段视频,那个时候其实还没反应过来准备了一个月的课件居然马上就要搬上讲台了。站在后排稀里糊涂不知道能讲什么,手也不知道能往哪里放。后面两天本来应该在西江上课,但因为人太少直接取消了教师培训,于是在那边的两天都拿来爬山和做民间艺人的调研,晚上还能看到苗寨的夜景。再加上和队员慢慢熟络,整个人不知不觉放松下来,磨课这件事完全被新鲜感淹没,就在它基本被抛到脑后的时候,我们准备出发去施洞了。
▲超美的苗寨夜景
就像从美梦里突然醒来,然后发现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尤其当我把东西都放在施洞小学的会议室然后跟着去楼上看了上课的场地的时候,想象到时候这里即将坐满比我大十几二十岁的老师……内心崩溃……
到达施洞当晚就正式进入备课状态,整理课件看看还有什么要补的资料,第二天白天去搜集,下午的时候参加培训的老师已经陆陆续续来报道。晚上回来完善并试讲。那天晚上大概是整个蒲公英活动里最难忘的,从洗漱完开始,我和陈勃还有小朱老师,房老师就窝在会议室里。课程顺序调整过以后由我来教第一节课,所以从头脑风暴开始把PPT都过了一遍。很多地方要怎么讲,该怎么互动,小朱老师都给我仔细教了一遍。我一边听一边紧张地记,讲完以后整个人对着电脑神经质地叨叨,之前担心的一堆问题又开始源源不断地涌现。陈勃在我边上努力画绘本范例。这种亢奋一直保持到了天亮。斐哥开始做蒲公英的挂牌了,横幅也拉起来了。那天吃早饭的时候都觉得要咽不下去。八点出头就开始在教室门口转悠,看看来了几个老师。
九点活动正式开始,我的课在十点五十分。当斐哥的小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已经吓得要从椅子上滑下来了。等我站到讲台上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培训,所以现在比较紧张。
然后瞄一眼台下的老师,好像看起来心情都还好,于是稍微放松了一点。讲课的时候小朱老师也会偶尔帮着活跃一下气氛。当进入小练习的时候老师出乎意料地积极,准备的思维导图的模型很快就被填满了。从那个时候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还好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蹦跶。后面的元素提取和线条练习都很顺利,原定四十分钟的思维导图上了近七十分钟。从台上下来的时候完全如释重负,有种蒲公英任务已经全部完成的错觉。
▲为教师培训做的绘本模型
▲第一次讲课
下午的破冰游戏和绘本课程也结束了。第二天的绘本制作开展得热火朝天,经历了最紧张的第一天之后,我和陈勃都已经完全放松,从之前的神经质叨叨叨里解脱出来。到中午的时候,老师们做出的绘本已经让我们非常惊喜了,苗绣图样、剪贴、纸立体…前一天课上讲过的东西都被呈现在了画面上。到了绘本展示的时候,坐在下面看着成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某老师说:“我参加过这么多次教师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坐到最后。”
教师培训之后是两天半的儿童夏令营。相比之下小孩要好教得多,但是开会还是要开的…和之前几天一样,每天晚上讨论准备第二天的行程。夏令营开营前就有孩子早早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去采风。路上唱唱歌聊聊天,孩子们很快就和我们混熟了。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一些新奇的想法总能给我带来欢乐。他们很少去想自己画的到底是什么,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就是想画这个”。在编绘本故事的时候,只要稍微引导一下,他们马上能给你好几种故事发展。我们组的小朋友就成功地从一句“清水江边的山上有个洞,所以这里叫施洞”开始,编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施洞由来的故事,并根据文字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绘本。
▲吴清江同学画龙画的很棒哦~
▲学生绘本作品
▲施洞小学学生和他们的绘本
一周很快过去,我们也要离开施洞了。我的第一次讲台讲课即将结束。这大概是今年最棒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今后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教育的认知,也为我的艺术学习提供了很多素材。身在美国,深深感受到民间艺术在西方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在以后的作品中加以利用。支教活动已经画上句号,后期工作还在进行。我们蒲公英贵州团队将尽全力把这次的收获完整地呈现出来,争取把民族文化撒播到各个角落,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团队于施洞小学前合影
编辑 / 王祝福/ 2016 / 8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