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一个青年志愿者贵州考察游记连载8
2009-11-30 12:57:00 | 浏览515次

2009年10月15日上午  作者:王水
    昨天晚上因为睡的很晚,早上真的不想早起床,昨天晚上洗澡的水不热,所以搞的我一晚上都觉得很冷,脚一直都是凉凉的。后来自己转念一想,这次出来可不是享受的,我这才哪里到哪里啊。好,再躺5分钟,起床。
    早上跟谷老师他们一起去吃早餐,吃的是辣鸡饭。味道比起台江来要清淡一点,好吃一点。吃完早餐就去了西江民族小学,上午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先在小学看表演,然后听李力加老师的讲座。下午回来听一堂美术课,然后进行讨论。接着就可以自由活动拉。
    去到的时候刚好是这里小学的课间操时间,他们根据自己民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设计了一套适合苗族小朋友的独特的课间操。中间夹杂着一些很基本的苗族舞步,真是优美极了。作完课间操,大家就开始聚集在草场上,欣赏同学们的歌舞。
 

a2009113011114714[1].jpg

苗族味特浓的早操!


a2009120413281981[1].jpg

学生们表演苗歌合唱。


2009120413283479[1].jpg

 

学生们精彩的芦笙舞演出。


    后来去阶梯教室听李力加老师关于教学是创造新知的过程的讲座。主要讲述了什么是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主要是说美术老师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对美术的理解,美术老师自身的知识及其个人的生活经验。然后说了关于课堂上的分解与重构,以民间刺绣为例,王朝闻的《中国美术大系》的图片素材为依据,指出资料不能说拿来就用,要进行转化,因为它本身是客观的,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学生应该成为美术课程的创造者,可以唤起孩子们的知觉。然后以纸裁为例子,用纸来制作苗族的银饰。城市的孩子通过用纸制作牛头或妇女的头饰,来体验一个过程,从而进行知识的重构。而农村的孩子,需要做的美观,体验的本质的东西。因为时间预留的非常短,所以很多概念性的东西都没有讲,只是把主线穿了一下。

编辑者:李敏(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