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剑川县甸南白蜡小学教材编写讨论会录音整理
2010-11-02 17:11:00 | 浏览1399次

第一个就是新的观念。实际上新教材就是国家的课标,包括这个美术课标,实际上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观念的转换。几十年,从解放,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新课标就是从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产生的。那么,我们的导师尹少淳博士可能最近要来,他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就是在美术教育这个角度,他在中国推动了一场观念的改革。那么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第一要有新意,更加符合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们有兴趣。第二个问题就是课堂的时间安排。我觉得吧刚才张志老师还有杨老师,谈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反复谈到的一个问题,控制在40分钟,常态的40分钟。前面张绍华老师我算了一下,讲了17分钟。因为他在指导这个环节做的很好。还有亚男,亚男她有一个优点,她在示范的时候不断的在讲,不断的在讲述新课。但是呢,还是有些东西没有到位,从文化内涵的这个角度来讲有些东西没到位。那么这些就是40分钟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的渗透,怎么很含蓄的点进去,然后是学生的作业的制作。第三个问题是资源——课程资源,还有包括图片,这些要到教材里,就是说,教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好,张亚男老师的课就是这样的。我回过来说张少华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张少华老师的身份是很怪异的——算是七分之一个美术老师。但是他应该算一个艺术家,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对不对?这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我觉得他能够在这么复杂的一个背景之下能够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但是我又回来一下,有一个什么问题的呢?刚才吴老师提到的问题,不过吴老师的一维、二维、三维、四维把别人搞糊涂,我觉得他讲的东西,讲到了民间美术的实质性问题,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我们要编民间美术教材的话,你就要把民间美术的一些原理和一些功能性的东西了解、知道。它在造型规律上有不同。实际上,张少华老师的课呢讲的是服装——白族的服装,是属于民间美术,那么你强调的点在哪里呢?这个可以用铅笔也可以用水墨,我觉得这两个都可以。那么,水墨的话呢,要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因为你牵制了他们。今天李晓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她讲的很对的。儿童的这种创作和民间创作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感觉你这堂课有一个典型性,课用水墨在别的地方行不通。在这个特殊的学校——因为是你在这,可以行得通,可以做的很好。我觉得一群孩子得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对他们的一辈子都有好处的。我暂时讲到这里。

吴玉琪:时间也差不多了,我就少评一点吧。我简单的说一下,这两堂课类型和执行问题。,形式是一个载体,如何恰当的利用这一种形式,水墨或其他的什么形式,它的特征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如何结合是一个问题。说这两堂课呢,我觉得张亚男老师把握的很好,要求教师边做边讲,课程一边传达一边进行技能传授。我在上次讨论会讲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类型、结构和执行,现在我们倒过来看,先看执行,再看结构和类型,我们是这样一种考虑模式。张绍华老师的这个水墨,在执行上难度比较大,执行上就有问题。今天时间关系,我们简单的讨论一下,我们明天的讨论会很深入,我们不在浅显的讨论,我们讨论得很具体,还有具体内容,不像今天这么泛泛。我觉得考虑到执性问题和当地文化的理解问题,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有去当地小学再去看一下。包括执行情况,能否达到目标。如果一线老师很难把握这些难度和梯度的话,我觉得是否要考虑到要配备一本教学用书。

谢老师:不是我说一下吧,我们这部分的经费有限,所以我们做得很费力,我们这次考察也是在千节约万节约,我们是这样,我们会建立有一个资源库。我觉得我们剑川的实力很雄厚,我们的资源库会把2+1和所有的一些资料全部放进去,以后我们可以去那个上边去寻找。

吴玉琪:比如吧,我觉得外地专家的老师都不熟悉白族的文化,如果不熟悉的话,预态的能力会没有。包括当地的老师,如果不熟悉,那么没有这个教材,我觉得教学执行会出现问题。我们在制定教材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一个执行。

吴尚学:关键是我们做出来的教参,当地老师会不会这些老师会不会看,这些数学和语文老师有这么多的课,那么忙,他会不会花时间去看这个教参。

白腊小学老师:好了各位,大家辛苦了,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们亲手为大家准备了午餐,大家边吃边谈吧

谢丽芳:还有吧,我们的张亚男老师给我们的小学从北京自费带来了绘画工具,赠送给我们学校。

    在白蜡小学老师的邀请下下我们结束了评课,时间已经接近晚上七点了,在激烈的评课中,大家都忘记了吃饭的事情,直到老师提醒。



编辑:翟闯(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