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述洞山村
2009-12-20 11:53:00 | 浏览703次

 

述洞山村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骆艳


    10月18日一早,吃过早餐,和我们“盼望已久才得以相见”而相处仅一天的尹老师,拍照告别之后,一丝欢喜,一丝离愁,一丝不舍,一丝憧憬。尹老师和李老师走向开往黎平县城方向的班车,我们登上去述洞的班车。我保持得很平静,只说再见,不说感伤,只记得老师圆圆的头,弯弯的微笑,回头和我们招手再见。

    坐在车上,对于准备去的地方还是很欣喜的。听谢丽芳老师说,我们即将去的述洞是一个很原始,保护得很好的侗寨,很值得一去,在2005年时该村还不通公路,现在通车了,只需要20几分钟就能到。在贵州一周,练就我们听到20几分钟的车程觉得很轻松,相对16号那天从雷山县西江镇乘车到黎平县城的10个小时,不就一晃而过吗?

崎岖山路
    

    出发了,我好奇地望向窗外,好陡啊!窗外就是悬崖一般的高坡,只有幼儿手臂粗的松树作屏障,下面是黄绿色的梯田,汽车稍一转弯,我们的心便咯噔一下,不要把我们甩出去啊!我们可是坐在最后一排!汽车仿佛就在无路中找路一样,道路两旁的树木叶子时常擦着我们的窗户,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有时声音很响因为树木贴得很近,道路很窄。我们叮嘱司机慢点开,安全重要。司机很轻松地说:“不用担心,我们都是老司机了!这样的山路经常开!”后来听说这里的司机出去到了高速公路上开车常常超速挨罚款,因为开习惯了蜿蜒的山路,开阔平坦的高速公路简直太好开了,很自然就加速了。在车上常常被颠得所有人腾空,再瞬间落回来,大家都屏息了。

初入山村

    在经过大大小小的噫唏吁后,大家安静了。在山头上看见绿色的山谷中躺着一个有很多住家的山寨,黑压压的房子,深色的屋顶,感觉很宁静,很纯正的民族味儿,没有太多现代的东西的掺杂,果然如老师所说,保存得很原始。从看见到进村,感觉过了很久,后来当我们回望来时的路,那个山坡很长。当汽车开过村边的小桥,在小溪边洗衣服的成年人纷纷抬头看过来,目光久久没有离去,我意识到,在这里,汽车很少开进来,人们对外人的到来感到很惊奇。

    一下车,谢老师说回来时大家都走山路回去,因为路况太不好了,很危险,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家走回去,时间也不久,只要2个小时。刚下车,还懵懵懂懂,先不管回去的事,先往村里走。

    这里的居民房子都是木质结构的,有年头的一般都是黑颜色,村口当街的一栋房子正对着我们的柱头上挂了三张光碟,反光明晃晃的很抢眼,这几张具有现代气息的东西在这儿显得那样突兀。根据位置,我猜想它们应该是在汽车夜行时,起反光提醒作用。

    从石阶上走下一位大娘,盘着头发,身着侗族深色民族服装。以前,别人问来自少数民族省份的人“你们还穿着少数民族服装吗”这个问题时,我会觉得问得太奇怪,现在不都城市化进程谁穿少数民族服装不都与现代社会接轨穿普遍一样的衣服嘛,可是来到贵州黔东南后理解了,因为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确实很多人在穿他们自己的民族服装,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

独柱鼓楼

    村子中间有一栋独柱鼓楼,这就是我们考察参观的重点。鼓楼,承载着他们的文化,象征权力和领导,人们围绕着这栋最早的鼓楼建房子居住,在村子里别的地方也建鼓楼,但是出于对中心鼓楼权力的维护,不会建比它高的。这栋鼓楼有7层高,中央有一根杉树原木作为支柱,鼓楼整体也像一株树枝翘起的杉树。贵州凯里学院的傅教授进行了学术解说后,述洞村谢村长也给我们讲了鼓楼的最初来源,原来有一株杉树生长在原地,被雷劈后倒下,当地有位聪明的木匠利用杉树原木仿照杉树的原型建造了这栋鼓楼。谢村长提出的见解让我们对新农村的村长们刮目相看。谢村长本地土生土长,曾经外出任教、打工,担任一家小型外企主管,2005年回到老家并留下担任村干部。他的理念也很新:“在保护中求发展”。述洞村为了保护侗族传统民居风格,除了小学可以盖水泥房子,民居一律不允许,只能建造木质结构房子。 

深入村子

    述洞村为我们准备了侗寨独有的贵宾级飨宴:红肉白肉红辣子等等,让我们印象深刻。饭毕,午后的阳光中,我们看到几位大娘在自家水泥阳场上打谷子、豆子,一边用侗语拉家常,我们想和其中一位说话时,她却回应“不懂”,不能沟通,我们只能把欣喜记录在相机里。我们还发现了好多表面冒着厚厚一层蓝色泡沫的大木桶,装着树叶的木桶等,安放在村子各处,经介绍,这是当地自己制作布匹燃料的大木桶,分别处在不同的时间段。当亲眼看见一位大姐在搅拌木桶里的蓝水时,感到家家户户像一个小工场,好似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自给自足。

    下面是我们在述洞村拍到的蓝靛染料制作过程:1. 浸泡板蓝根叶子;2.腐烂;3.发蓝沫儿;4.大姐用勺子将蓝沫儿去掉;5。燃料沉淀;6.成品。

a2009122023490063[1].jpg


绣片

    在村民的家里,我们见到了妇女正在操作织布机编织一条二方连续图案的布条。她知道我们想买一些绣片时,转身回内屋取出一些绣片,多是一些太阳形状的黑底彩线绣。其中最吸引我们的是一块背婴儿的大布带,听闻其上拉手小人的图样能保佑婴儿平安,我们好奇如何将布带上美丽的图案显露出来,还请村长给我们讲解。

木房子生产场

    听说村里就一处建木房子的地方,在山头特别高的一块空地上。我们向山坡上走了很远,看见前方草地上很亮眼的一片浅黄色木屑,许多中年男子在加工原木。木头很长,有好几米,我们好奇怎样度量,村里人就告诉我们,脚边那长长的弯曲的竹片就是尺子,它从路边一直搭到山坡下。仔细看了看,可惜这尺子太长,我难以熟悉运用。加工场草地旁边还放置了很多基本加工完成的大木头,我们坐在上面休息,拍照,木头成了很漂亮的一道风景。
    大半天的述洞之行在我们走山路回去的脚步中结束了。沿着山路,在与热情的岩洞小学老师交谈中我们越登越高,仍然回味着述洞村庄的原始美。侗族大歌歌声渐渐飘远,我们也离述洞越来越远。回头观望,树丛掩映,述洞复归神秘而静谧。  

编辑:李敏(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