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成长感言】——成长与收获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陈秀满
十年前,我参加了蒲公英行动美术专项课题开题仪式,作为蒲公英行动美术专项课题最早的实验教师,我深感荣欣,十年的付出耕耘和十年的成长收获,让我积累了人生第一笔专业财富。由谢丽芳、陈卫和老师发起的蒲公英行动美术专项课题研究团队不愧为优秀、团结的团队,作为这个团队里面的一员,我感到幸福、充实。参与蒲公英行动美术专项课题研究,同时也成就了我的艺术人生。“蒲公英行动”让我走遍全国,接触无数艺术名家,获得多项荣誉,也让我的工作环境从此改变,人生更有意义。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师范生,没有美术专业的毕业证,更没有美院毕业的光环,但我非常喜欢画画,用心画画用心教学是我每天的工作,久了也就像个画画的人了,其实我的专长并不在绘画方面,绘画仅仅只是种习惯而已。也许是一种缘分,1998年,谢丽芳老师带我去长沙铜官,让我第一次接触了陶艺,从此我像着了迷一样,为什么那么激动,那么执着,连我自己也弄不明白,于是我开始研究陶艺教学,和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谢老师率领的专家们亲手指导下,我把湘西民间美术融入陶艺教学之中,开辟了新的美术教学实验方向,曾经在蒲公英行动美术专项课题中成为龙头子课题,由于成绩突出,我辅导的学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及重要的美术活动,我写的陶艺教学论文多次获省级一等奖,我上的陶艺课也曾获省一等奖,参与编写多部美术教育著作,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我的教学事迹。
“蒲公英行动”让我懂得如何付出,如何耕耘,如何敬业,我在“蒲公英行动”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却收获了丰厚的艺术财富,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组织将我调入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学校领导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为了打造学校的美术特色教学,让我把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做的更好,投入近百万资金,花了2年时间创建了我的教学实验和创作基地,面对这样专业的场所,我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不上,所以没日没夜的学习,研究教学,研究陶艺创作,我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有所建树,专业就是硬道理。除了研究陶艺教学,课余我就画画,做陶艺创作,去年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插画集,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全国100种青少年优秀图书”,创作了《土家打镏子》、《哭嫁》等优秀陶艺作品,今年创作了《苗寨秋歌》陶艺作品,《苗寨秋歌》灵感来自于“蒲公英行动”多次深入苗寨考察,我不仅将湘西的民族文化融入教学,还让湘西民族文化在我的陶艺作品中大放光彩。
编辑:温鹏(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