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与小学美术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案例
龙山县第二小学 李开奇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以生活中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地方文化,鼓励教师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社会的了解和热爱。几年以来,我对举世闻名的“里耶秦简”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并将“里耶秦简”包含的有关适合于美术教学的资源开发成美术课程,通过美术这一教学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知识、兴趣、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均衡发展。
一、里耶秦简文化背景
里耶秦简,就是在湘西古镇里耶出土的秦朝书简。
2002年4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湘西州文物处在湘西州龙山县里耶镇对里耶战国——秦代古城进行抢救性发掘。在此次的考古发掘中,最大的成果当属从古井里出土的36000多枚秦简。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秦简数量多,是此前全国秦简出土总数约4000多枚的9倍。二是简笃字数多,约30多万字,由多人多体多时写成。三是简笃涉及内容广,包括政令、各级政府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薄、物产登记、转运里程书(相当于交通手册)天文数学等,对秦王朝的内史、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均有记叙。
公文一般在正文后附官名、人名、日期、时刻、构成完成整简洁。其纪年从赢政25年到秦二世二年止,包含秦代全部十五年。因历史上种种原因,现存于世的关于秦的文字史料极少,专家称此次出土秦简既具有地方史性质,又具有国史之作用,并把这36000多枚秦简定名为“里耶秦简”。
下面略举几例:
简〔J1(16)52〕(编制号井16层篇52枚简,下同)记有:“鄢到销百八十四里,销到江陵二百四十里,江陵到孱陵百一十四,孱陵到索二百九十五里,索到陵沅六十里,陵沅到迁陵九百一十四里,( )( )千百四十里”。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份从河南焉陵到迁陵(里耶)的行程线路指南。这说明远在秦代,北方的河南与南方的里耶有较为密切的人、事、物往来。
简〔J1(8)158〕和〔J1(15)176〕记有:“州二年四月丙午朔甲寅迁陵守丞色敢告酉阳丞主令史下络裙在书已到告主”、“迁陵以邮行洞庭郡”。从此可以史书上记为公元前202年开始设的“迁陵县”在秦朝时就已由秦政府作为县级政权和治所之名了。而“洞庭郡”更是在所有史书中没有出现,此简记录填补了历史空白。
由于里耶秦简枚数众多,这里不一一例举,专家们一致认为:里耶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代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里耶秦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把它作为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既有先于别人真实了解远古秦朝的优越感,更能冲击学生幼小的心灵,激发学习兴趣及热爱家乡之情。
二、里耶秦简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分析
根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和小学生心理特征,我针对五年级学生,选择了“里耶秦简”的下列资源进行美术课程开发和设计。
1、外形的审美元素。
古简牍: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应了当时的科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客观现实。对于还没有造纸术出现的秦代来说,简牍形成是唯一适合用来书写记录经济、文化发展和事件的适用物品。
一是外形审美元素:单枚简牍呈长方形、细而薄,多枚简牍用线串起来,连成一片,形成了较大表面积,长方形利于书写、记录、阅览,阅毕或写完,又能卷起成筒卷,便于收藏和携带,可以说,这是特定历史时期最好、最美的“纸张”和“书”。古简牍经过时间的洗礼,其色彩呈红黄色,透出浓浓的古色古香,散发出浓浓的书卷之气,是任何仿古技术都不能达到的艺术表现品质。这成为学生观察、记录、描绘、感受的美术元素,也是美术课程值得开发的美术课程资源。
二是记录反映的文化信息。里耶秦简从数量到内容大大超出了此前出土的所有秦简存世量,达九倍之多,其记录的许多历史史料均可“补史籍”之缺,既是地方志,又有国史之作用。如:简牍上记录的乘法口诀表就把这一历史记录推前了几百年。简牍上记叙的许多事件,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文物特征。
学生对其认识表现的方式有;故事配画、想象画、日记等等。
附表:
内容 认识方式、方法 表现方式、方法 外形美
长方形、筒状、红黄色 实地参观,图片展示,讲叙,讨论,网络查阅。 故事配画、想象画、日记等文化或文物简上文字之美、简上文字反映的自然、社会科学成果、历史事件等 网络、文献、查阅、参观、讲叙、访谈、讨论 故事配画、想象画、日记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里耶秦简。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让学生了解里耶秦简的外形、色彩及相关背景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绘画,制作练习,促进学生的功手、动脑能力的提高。
情感层面: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绘画、制作秦简。
教学难点:情感目标的达到。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参观里耶古城遗址和秦简(复制品)陈列馆。
2、老师布置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网上查询里耶秦简出土的相关资料信息,把图片、视频制成课件。
3、制作工具、材料:小竹片、刻刀、毛笔、麻绳、画纸、颜料、墨汁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视频展现里耶古城到古井、引出秦简。
(二)、新授
1、通过课简展示秦简图片、师生讨论得出:
A、数量:36000多枚;
B、外形、色彩。
C、“里耶秦简”的定名由来(由北京古宫博物院、国家、省州专家研究确定名称为“里耶秦简”。显示名称的权威性和秦简的珍贵性,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表达欲望)。
2、讨论表现方法:
(1)、用竹片、木片、墨水复制秦简。
①将竹片、木片用绳子串起来。
②用墨水在竹片、木片上写篆字或乘法口诀表或其他内容。
③仿古、制旧:用烟熏或用深褐色水彩平涂秦简。
(2)、用画笔在纸上画出秦简的外形。
①打开的。(展开的秦简)
②卷成筒的。
③组合。(展开与卷筒)
(3)、根据里耶秦简图片、视频信息,用文字描述,写一篇介绍文章。
3、根据秦简文字内容叙述的事件、故事描述,进行事故配画。
4、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生自愿合组,每组不超过3人,也可独立完成。
(2)、老师巡回各小组,随时回答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作业。
(2)、老师讲评、学生互评结合。
6、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四、教学成果及思考
1、学生作品丰富多彩
经过教师、学生课前大量的准备和课内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高涨,积极动手动脑,参与作品的创作、设计,做出的作业丰富多彩。有手工制作的秦简复制品,有的在纸上画出的秦简图案,无不精彩纷益,有的学生根据秦简文字内容和社会背景资料创作的绘画作品;有的学生还根据调查、参观、欣赏(课内)所得写出的日记、作文……更是让人再次联想到2000多年前的桩桩事情……
2、学生表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里耶古城增加了解,大大超出其他孩子对里耶秦简的认识。在湘西龙山与西安临潼举办的“秦文化之旅”活动中,学生身穿秦代服饰,手捧仿制秦简,表演的精彩文艺节目,得到西安、湘西及全国各地的来宾赞赏。通过在龙山和临潼的电视现场直播,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为扩大里耶在全国的知名度,宣传里耶古城、本地龙山传播秦文化作出了较大贡献。
3、学生讲话,显示了丰富的知识内涵。
目前,我校正在主持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现状课题《本土文化学校本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在一次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老师甲拿出《龙山县志》说:“我们龙山是一个土家族集聚地区……,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很短,仅有3、4百年。话一说完,一个学生就举起了手,我一看是五年一班的陈程。
“什么事?请说”。老师甲给了陈程发言的机会。
“我认为您刚才说得不对。”陈程说。“小篆算不算文字?”
“当然是文字”。老师肯定的回答。
“我们龙山里耶古城出土的36000多枚秦简上就记有当时的军事、政令和本地迁陵县的政府公文,所以,我认为,龙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该是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只不过后来中断而已”。
“嗯,陈程同学说得有道理”。老师甲肯定的同时,也给出了由衷的赞扬:“希望同学们都要像她那样积极思考。”
“拍……拍”讨论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4、一点思考
“里耶秦简”的教学资源开发是较为成功的,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我认为还要有后续活动跟进,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学习所得多渠道、多方式地在社会上展示或向政府、科研有关部门、单位反映。如:前面提到的陈程同学的想法就值得专家们深思、考虑,让学生多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另外,给学生课外制做、创作应该多些时间和指导。
编辑:李园(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