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地方文化资源向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转化
2007-05-22 23:28:00 | 浏览1138次

地方文化资源向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转化


 湖南省教科院  朱小林


一、背景

1、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
2、各地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3、但同时应避免出现以下几种倾向
•简单化——对地方资源本身的理解挖掘不够
•孤立化——与课程的联密度不够(相关性、逻辑性、梯度性)
•盲目性——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二、注重资源转化的有效性
•地方文化资源不一定等同于美术课程资源,这中间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应注重转化的有效性,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即这种资源转化能否使学生、社区或国家得到益处。
2、美术学习的意义。
即这种资源转化能否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了解视觉元素、美术语言、形式法则、样式风格、材料技术等。
3、取代方面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考虑哪些原有的内容应该被取代或所占有的时间应被缩短呢?为什么新增加的内容要比被取代的内容更有价值呢?
4、资料的恰当性。
即新增加的资料在可得到的资源中是不是最恰当的。

棘手鸟画02.jpg

三、如何转化——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的过程
1、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寻找相应的器物与艺术品。
①当地公共文化设施
(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②当地文物和景观
(历史遗址、古代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名宅、民族民间文化)
(城市建筑、公共雕塑、城市景观、环境艺术)
③当地艺术家和艺术作坊
•湘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应努力寻找相应的器物与艺术品(刺绣、剪纸、挫花、扎纸、蜡染、织锦、编织……)
2、分析器物与艺术品的文化内涵
①主题内容
②与生活生产、民俗活动的关系
③文化内涵(起源、演变、传说、神话、发展)
④价值取向
3、分析其美学品质、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
①造型语言与原理
②表现样式与艺术风格
③工具材料与生成技术
④审美追求
4、分析其教育功能与价值
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②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③能够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④能够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⑤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课程资源的转化论证
①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②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③考虑与课程其他内容的相关性与梯度性
6、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实施策略
1、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形象而文化;
2、观察、解读、阐释与创作、制作相结合;
3、兼顾大众与精美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
4、兼顾本民族与异族文化、培养多元文化观。


编辑:任文秀(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