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湘西苗绣与新课标体系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研究
2007-05-22 23:24:00 | 浏览709次

湘西苗绣与新课标体系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探索研究


 湖南省湘西凤凰县箭道坪小学   姚腾伟


摘要  苗绣是苗族装饰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从苗绣现状入手,提出要把苗绣引入小学美术教学。针对学生特点,力求将最富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与苗绣的传承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苗绣的创造活动来接受本土美术的教育与熏陶,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使新课标体系下的人文美术教育得到贯彻与落实。

关键词  苗绣 美术教育 艺术形式  文化传

苗绣是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独特艺术,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艺术品。与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都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并由古代濮人两支后裔分别发展而来。发展湘绣的这一支濮人楚亡后融于华夏,其绣花技艺向写实逼真的艺术境界发展;而另一支发展苗绣濮人的后裔绣花技术则向幻想的艺术境界发展,并形成现在的苗绣风格。它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深受人们喜爱。

可如今苗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及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被破坏了。现在苗家山寨的小女孩大多不会绣花这种传统技术及把苗族服饰商品化而出现有一部分人用缝纫机去针扎绣品,这些所谓的苗绣已然失去原有神韵。苗绣,这朵民族艺术奇葩正面临后续无人的境地。

 作为教师有责任让我们本土的孩子们了解学习这一艺术瑰宝,所以我把苗绣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力求我们多样性的本土文化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苗绣与儿童美术教育

1、儿童绘画是儿童陈述事物的游戏,而苗绣显然也存在着相似的记述作用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用特有方式记录着古老的历史(如用古歌、服饰等)。苗绣就犹如一部史书,在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图案底下,记录着苗族祖祖辈辈的历史和文化。如苗绣中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茫纹,蝴蝶纹和花鸟兽纹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而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则是用画来作陈述事物的游戏。如画战争便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其笔道沿着炮膛‘出发’打至‘敌方物体’发出爆炸声等。不同的是苗绣是苗族妇女有意识,并一脉传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记述’。而儿童的陈述事物的游戏则是自发的,个体自娱的游戏。

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其在造型上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苗族妇女在苗绣过程中,按照审美的要求,结合刺绣的特点,大胆在客观物体表现中揉进自己丰富的幻想,巧妙地将表现的物体加以处理,使之主题突出,比生活中所见的更善更美。苗族妇女犹喜改变苗绣作品中的元素,如刺绣图案中鸟的动作和身体的花纹在同一副二方连续纹样苗绣作品中也富有变化,不尽相同。之所以出现这种随意性是因为苗绣艺人的制作条件、文化水平有限决定的。通常她们是即兴发挥,添加一些变化,但就是这种即兴之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画面显得那么和谐自然,丝毫没有造作感。儿童作画时由于保持作画时间不持久,对于事物本质不熟悉 ,而只能凭借外部感观和想象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象的刻画,在造型上也带着未经雕琢的拙味。正因为儿童拥有这种随意性,所以常在作画时添加大胆天真的想象,才创造出最富创造力的作品来。

2、苗绣与儿童美术在绘画形象程式化方面相似

苗绣历史久远,其装饰纹样夸张变形,纹样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概括性强,着意于生机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多用约定俗成的符号化造型。如用牡丹、金瓜、桃子等物像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等内容,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及内心的憧憬。如苗族服饰上的衣袖、围裙、裤脚等刺绣表现的大多是喜鹊、芙蓉、荷花等形象,风格统一。因为苗绣是苗族艺人们高度概括和程度化了的艺术形象,苗绣作品中的花、叶等形象及构图大同小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因为苗族内部每一个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如,我们凤凰的苗族就属花苗中的凿齿民,就以蝶为氏族徽等,这种图腾崇拜极大的影响了苗绣装饰纹样的表现和风格的形成。另一个原因是苗族妇女在传授刺绣时,通常时采取母带女,姐教妹,或互相学习,其学习的通常时同种绣样,而其自身文化水平、传统习俗及基于共同的民族审美意识,也限制了她们对苗族做出太‘出格’的改变。故而形成一种具有统一风格、形象相似的刺绣作品。而儿童由于作画时习惯的惰性,或是说为了巩固已掌握的少数几种物像,并体验这种‘有成就’的感觉,总是拘泥于自己已形成的形象模式,由此形成较长时间的定型期,所以,喜欢反复绘画同样模式的形象并以此为乐。

3、苗绣与儿童美术在用色原理的融合

苗绣配色十分讲究,其针法丰富多彩。除了考虑强烈的艺术效果,还很注意与生活环境及生活劳动相协调适应。如湘西地区幽邃密林众多。在装饰上就考虑把自己打扮的跟环境色彩一样,使野兽和敌人难以分辨。主要以青绿蓝等为主色调,苗绣在注意绣品色调的同时,亦常强调对客观的特殊感受的认识,不受束缚的对色彩加以强调的夸张,使整个图案极富魅力,即适应环境,又显得光彩照人。与苗绣一样,儿童特喜欢用艳丽、明快的色彩来表现对象,这些颜色纯度高,而且用色随意、大胆、夸张,使画面天真烂漫,令人难忘

以上充分说明苗绣与儿童绘画之间的思维是相通的,都具有原始思维的潜存影响,也说明苗绣易于被儿童接受。

二、苗绣与民族文化传承建构及兴趣培养

(一)苗绣贴近生活,具有极强的亲和力

苗绣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从古至今,苗绣遍及苗岭山寨,美化着苗家人的生话,造就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环境。苗族妇女从小就学会绣花,在苗族流行一句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比刺绣了。苗绣,是苗族盛装不可或缺的装饰,主要有领花、肩花、袖口花、裙花、帽花等品种。无论在颜色构图上,都有异常丰富的内容,大胆的想象,或华美或朴素天真。是苗族人民的历史沉淀及智慧创造,它融入了各种情感元素,是苗族人民共同记忆和身份的象征,对于我们民族地区学生们来说具有极强亲和力。苗绣的亲和力源于生活,能真实反映生活,是一种真正原生态的艺术,无疑更能得到学生得共鸣和喜爱。

(二)从苗绣形式美入手,激发学生对苗族刺绣的兴趣及表现欲望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绘画的源泉。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街上穿民族服装的人多了,学生都觉得苗族衣服上的‘花’好看,我就从这入手,结合实物来讲解苗族纹样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对苗绣的纹样形式能有个基本了解。以便后来创作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简洁的创意

简洁是所有的艺术形式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对苗绣而言,简洁来源于苗族艺人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共同民族心理、价值观,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体验,透过自然形象的表象,从平淡繁杂的自然现象中美的部分,找出简洁的形式元素,并代代相传承才形成苗绣这种画面单纯、简洁、清晰、明快艳丽的艺术效果。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现实中很多美的因素就隐藏在平常之中,就需要用一双慧眼去发掘、识别。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观察,学会欣赏。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观察各种花花草草、小动物等,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美,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2、苗绣语言的秩序化

秩序化是自然状态的事物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是一种提炼化、人为化的艺术秩序。

苗绣纹样的形式就是一种秩序化了的语言,纹样大致分为枝纹、坨纹、角纹、边纹、方纹等几种形式,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用的最多的是枝纹、坨纹两种形式。

枝纹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个体纹样,如一花一鸟等。它本用于点补图案中空缺部位,使之平稳、紧凑、活跃。由于它具有纹样简单、易学习的优点,在低年级教学中,主要是以枝纹教学为主。

坨纹是与周围没有连续、重复的一种较大的独立单位。它是用几种技纹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圆形、四方形、五方形、菱形及各种不对称图形。包括向内向外的辐射式、上下左右对称的横立式,上下左右互调方向转换式及统一基点转向的回旋式。坨纹是建立在枝纹教学基础上的,难度稍大,宜作补充深化教学之用。

在苗绣纹样的学习过程中,开头以训练学生掌握简单苗绣图案的表现方法为主。因为苗绣形象是艺人们高度概括和程式化了的艺术形象。苗绣作品中的花、叶及构图大同小异。通过临摹就可以很快掌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用水彩笔临摹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水彩笔携带方便,色彩、丰富。运用的好,完全可以表现苗绣的风格。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回忆创作比赛和进行集体创作苗绣图案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对苗绣纹样的理解。

三 、苗绣与校本课程开发

我国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差异明显,在原来国家教材一统天下的前提下,美术课程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难以取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效果,影响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后,强调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强调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积极地开发校本课程,以密切学生学习合生活经验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地兴趣,进行综合性的美术探究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的目的。把苗绣引进小学美术教学,可让学生在广泛地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适合本地区现状,有着极强地生命力,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而且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也熏陶了学生的灵魂。由于苗绣这种民族工艺较复杂、繁琐、耗时多,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我们不可能全盘引入课堂。针对学生特点,主要是以苗绣的欣赏及异化教学为主,以建构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一)、苗绣内容的异化

苗绣纹样过去主要以期盼吉祥、喜庆、友谊、年丰等内涵,始终与生活休戚相关,这是民间艺人经过代代传承、穷其一生创造的结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显然是不能理解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眼光去审视、发现、创造新的表现内容,并注重学生个性发挥,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得创造潜力。鼓励学生把苗绣纹样中的牡丹、桃李、芙蓉等替换成儿童喜闻乐见的东西。如表现卡通动植物、日常用具甚至飞机、坦克都可以。这样做学生积极性高,并乐此不疲

(二)、苗绣表现材料、形式上的异化

为激发学生对苗绣这种民间美术的兴趣,我把苗绣纹样学习于压花艺术、剪纸、毛线粘贴、拓印和粘化艺术相结合,这种苗绣形式的异化,做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创造出最富有创造力的儿童苗绣作品,这种异化遗留着苗绣的元素,孕育着苗绣的基因,传承着本土的血脉。

1、苗绣纹样与压花艺术相结合

 压花,顾名思义,是通过压制平整且经过干燥的花材来表现对象的一种艺术。它具有材料易得、容易操作的优点,与苗绣教学相结合,适合学生学习。具体步骤有;采集;采集野花或栽培花卉的花瓣、木本植物茎叶。

压制;抚弄平整夹入旧书中任其干燥,或用电熨斗快速干燥。
装饰;根据苗绣纹样,设计草图,用百乳胶或胶棒,将花草贴于有色卡纸上

2、苗绣修饰与装裱相结合

修饰:一是用水彩笔添加花蕊及小装饰,二是可以用毛线做茎秆粘贴,使画面完整。

装裱:把画作四周贴卡纸条,以保护作品。有条件得话还可以用复膜机复膜,并放入镜框中作长期保存。

3、 苗绣与毛线粘贴相结合 

苗绣也可以用毛线粘贴相结合这种形式来表现,这样做别具风格。

基本材料:各色粗细毛线。

工具:白乳胶、剪刀、合适小木板

制作过程:按苗绣纹样进行构图,用白乳胶将毛线粘到预贴位置,用小木板压紧贴牢就可以了。

4、苗绣与剪纸相结合

剪纸也是苗族得一种工艺,主要是用于制作绣样。

基本材料:各色彩纸 

工具:剪刀、胶棒 

制作过程:用铅笔勾出简单纹样,依自己喜欢及苗绣特点,用彩纸分别剪出叶子、花等粘到厚白纸上,为达到预期效果,最好用套色方法来表现,最后调整丰富作品即可。

5、苗绣与拓印相结合

这种形式同样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有趣的优点。
基本材料:植物块茎(马铃薯、红薯)、白菜、洋葱等、水彩颜料、红蓝墨水。

工具:小刀

制作过程:一是利用马铃薯等块茎应先切成适量大小的方块,用小刀雕刻成简单阳刻图案;二是利用白菜、洋葱等植物横切直接拓印,拓印时可用水彩颜料或红蓝墨水,按苗绣纹样形式进行拓印。最后用水彩笔添画或用毛线粘贴作茎叶,完美画面即可。

6、苗绣与粘花相结合

粘花本就是苗族一种传统工艺,一般是与刺绣相结合,但有时也单独运用。它是用各种彩色布料剪成纹样用胶液直接粘到装饰品上的工艺,类似剪纸。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纹样粘到各种厚纸板上及瓶子上,从而做出另类的工艺品。

四 、苗绣与本土文化传承

湘西地区因自然风景的壮美及人文资源的绚丽而备受世人瞩目,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猛烈冲击,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而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些人把苗绣服饰商品化而用现代缝纫机去针扎绣品,以至于苗族服饰越来越现代化,而图案和做工却愈来愈粗糙。也许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古老、精美的民族艺术了。那我们损失的就不仅是一门民族艺术,而是蕴藏在其中的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可喜的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紧急状况极其重视,2003年初文化部等部委就开始实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经过区域性综合试点6个,我们湘西就位列其中。目前我州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有望在明年2月份出台《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也是我国首部由地市级行政颁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力求有价值的本土非物质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苗绣作为苗族工艺的代表,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和好评。作为苗族人民心智活动的工具,苗绣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在苗族传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苗绣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与最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了解这一艺术瑰宝,更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续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语: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美术引入苗绣纹样教学,学生通过苗绣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传统本土文化的陶冶,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力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族装饰艺术》  麻明进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7年6月第一版

2、《湘西民族美术在小学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探索》 刘宇新  选自《2002-2005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优秀文集》  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

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  湖南出版集团出版中心

4、《小学教师之友-美术卷》 武奎英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年5月1版

5.《装饰画教程.》  过山   李广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2年8月第一版 


编辑:任文秀(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