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于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人们是美丽的
湘西龙山县第二小学 尚代春
打开电脑,轻点鼠标,邮箱里有一封邮件,一看是刘老师的,喜不自胜地打开。一时间,两年前“蒲公英行动”贵州之行的日子又浮现在眼前。对我来说,那是一段亲切、温馨的记忆。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那么多钟情于湘西山区民间美术教育的专家学者,例如谢丽芳、尹少淳、瞿墨、陈卫和老师等。还接触到了年复一日战斗在美术教育教育第一线的同行们,他们对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执着和认真令我感动。可以说,没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空白的,有美术教育的教育是芬芳的,钟情于湘西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人们是美丽的。
回到学校,我一边思索,一边继续开展湘西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课题实验。工作是辛苦的,思索是艰难的。我从没有放弃。至今我的耳边还回荡着专家、学者们对湘西民间美术教育教育传承的诠释,感受到他们对山区少儿美术教育的关怀与执着,感到与我一样战斗在基层教师辛苦跋涉的脚步,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思索?不去研究?通过近两年来的“蒲公英行动”民间美术教育传承课题实验,我有下列体会。
一是少儿需要美术。美术是美丽的艺术,少儿尤其需要。少儿想象丰富、大胆、奇特,在他们的世界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当他们一拿起笔,便胡乱涂鸦,天空也许是红的,树叶也许是紫的,太阳也许是蓝的,小河里还有五彩斑斓的鱼。这些孩子需要美术,需要美术教育,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作品。少儿是快乐的。他们没有忧愁,自然世界里的一丝风、一片叶、一棵草对他们来讲都是美丽无比的,所以他们睁大了眼睛看这个世界,用手中的七彩画笔描绘这个世界。我们关注少儿美术教育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关注少儿美术教育就是关注祖国的明天。没有美术教育的少儿是可怜的,不关心少儿美术教育是可悲的,不关心少儿的成长是不负责任的。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教育的公平,开展蒲公英行动是一条极好的途经。
二是教师需要奉献。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特别是山区美术教师更要有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从事少儿美术教育是艰辛的,这就要老师奉献自己,不求回报,不能索取。我们山区,条件很差,孩子们很少能够买得起水彩和蜡笔,老师就要多想办法,坚持湘西“蒲公英行动”教学模式,开发本土资源,把民间美术教学开展起来。我们山区老师工作辛苦,待遇差,美术老师待遇更差,老师就不能在乎这些,要把奉献当快乐,把工作当乐趣。只有这样不停的工作,默默地奉献,我们山区的美术教育工作才会一天一个脚印,工作越做越好,孩子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聪明。
三是学校需要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工作不创新,没有新意,是要被淘汰的。“蒲公英行动”培训了不少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校长,这就是一个创新,一个学校只有校长重视了美术教育工作,美术教师工作起来才会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学校一要认识到民间美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学校二要改革评价机制。要对美术教师的工作作出科学的评价,不能认为美术教师的工作就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三是要把美术教学“扶正”。在习惯里,美术是“副课”,从全面发展来看,教育没有“正副课”之分,美术也是正课。四是要给美术教师学习、考察、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修、研究、探索等,走出自己的路来。五是校长要带头参加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校长带头,必然带动一个学校的美术教学,必然推动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使学校和谐发展。六是学校要积极开发美术校本教材,把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传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民族民间文化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发扬光大。
编辑:任文秀(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