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对儿童画创作的启迪
永顺县民族实验学校 陈永红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为抒发情感,寄托希望和理想,表示祝愿和庆贺,或由于实用与审美的需要而创造的美术。民间美术是民族大文化的范畴,是我国整个美术领域和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文化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美术活动是儿童喜爱的艺术活动,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活动形式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不但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发展孩子的美术创造性。儿童画与民间美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不造作、不雕琢、笔触无拘无束,色彩鲜艳大胆,随心所欲,无透视,反自然,画面充满了稚拙、纯真、自然的质朴美。给予人们纯真原始的童趣,它们的这种相似性证实了人们心中最淳朴的感受都是相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幼稚的线条和稚拙的风格。
儿童时代,童心无暇,无欲无求,没有矫饰,没有仿效,没有成熟的技巧,只是用心灵去感受,这就决定了整个画面风格的独一无二,稚拙有趣。民间美术也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基础,如质素的粗陶,“憨傻”的玩具,即使是很精致的皮影、剪纸、蜡染等与非民间美术制品置于一处,也都不可名状地透着稚拙、原始的意趣。
民间美术与儿童画具有共同的纯真不是出自技巧,而是源自心灵,因为它们一样有着一方童稚的心土。民间美术,是承续和保留人类童年的部分观念和心理形式,由可见的形象符号群与相关的观念沉淀共同熔铸而成。
二、以主观的感受感知物象,决定儿童画与民间美术具有相似的造型、构图特点。
儿童在观察物体时,他们善于高度地概括对象的基本结构,而对物体的细节,大小变化加以忽略。绘画中的造型都出于主观价值对意识的支配,而不是出于所谓“理智”的认识或理性思维的指导。而民间美术造型试图在二维平面上完整表现立体的三维感知经验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由这种努力所创造的造型图式,尤其与儿童相似。他们共同之处在于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现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主观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作者们往往不受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把不同时间的事物放在一个画面,平面铺开,互不遮挡,完整地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表现人物或动物的造型上,更趋向简单的定型化和程式化。如躯体四肢的结构关系接近于垂直水平关系,或简单僵直的倾斜关系。
三、运用对比强烈的高纯度的互补色彩是它们又一共同之处。
高纯度的色彩,最强对比给人感觉情绪欢快,生命热烈。一般的儿童由于其心灵的纯净,他是开朗的,活泼的,生命力旺盛的,因此儿童画一般大量运用高纯度强对比色彩。而作为民间美术,如农民画、剪纸、布艺、织绣等等,他们以儿童般纯真心灵去撷取本能的最强烈最刺激的色彩,再加上日久天长地依偎着本土的色彩鲜艳的自然环境,使得主体赋予色彩的表现力和文化意义都带有天造地设,与生俱来的性格。
儿童画与民间美术一样是童稚的,也是娇嫩的,它们都是纯净心灵的写真。涉及儿童的美术教育中,最富有意义的就是发掘儿童的创造潜能,不偏重只是技能的传授,而应尽量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儿童美术创造有两类,一是运用已有的技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现在一些意愿画、儿童画都是如此,甚至伸出“上帝之手”的儿童创作画。另一类则是创造性的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创造自己的图式。但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美术创作教育时,应该考虑到利用中华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对儿童绘画进行启迪教育,如剪纸、布玩具等,利用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教育,以下我们从剪纸艺术和染纸艺术来进行分析。
剪纸:剪纸艺术只需一把剪刀和一张纸,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形状,并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刻画内部线条花纹,通过虚实对比体现图象,这是我国最普通,最单纯的民间剪纸作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浅入深的让孩子了解和掌握剪纸技巧,首先让孩子按轮廓剪,学习正确使用剪刀,能按物体边缘将其剪下。图形由简单到复杂,在引起儿童学习兴趣后,加深难度,学习剪半纹样,如:剪灯笼,将纸对折,画出半个灯笼纹样,要求儿童案轮廓剪,并剪出灯笼穗,接下来学习两次对角剪,如剪拉帘,长方形纸两次对边折,先用铅笔画出要剪掉剪开的地方。先剪花边,再剪垂穗,最后剪中间部分,全部剪完后轻轻展开,即成。此时,孩子已经能灵活地使用剪子,即使是多层纸,也能按要求完成,且对剪纸的手法产生了兴趣。在教儿童折剪时,先从三折学起,正方形对角折,然后两个小角再对折,要求左右两个角大小要一致,折好后,根据孩子的喜好,剪出美丽的图案,再学习折剪五角星、六折剪雪花,八折剪窗花等。总之,孩子在折剪中,动手能力创造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和扩散思维的发展。
染纸: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又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儿童会很高兴的。因此,在教学中,将整个活动比喻成变魔术的游戏活动,开始以魔术形式引入“我这里有颜料水,一张白纸,不用笔,可以变出很漂亮的画”。孩子在掌握了染纸技能之后,个个都当起了魔术师,边念儿歌“小小魔术师,手儿真灵巧,把纸折来粘颜料,左沾沾,右沾沾,中间沾沾,变变变,美丽的画儿真好看”。这样,儿童不但没有感到内容枯燥,而且玩的过程中就是孩子创造的过程。
民间美术活动,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应尽的一份责任。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挖掘民间艺术的精华,用我们中华民族的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儿童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小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培养儿童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挖掘民间美术素材,施加有效的方法,开拓儿童美感教育的新路,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编辑:任文秀(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