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美丽的苗寨,可爱的家园
2005-08-04 17:56:00 | 浏览686次

                           美丽的苗寨,可爱的家园
                            湘西州民族实验小学 符文莲


    虽为蚩尤的后代,但因生长在土家族聚居的永顺县城,受汉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苗族的民俗民风却已相当陌生。追根溯源,了解自己的祖先,一直是我未了的心愿。
    
    今年7月,多久以来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第二届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作品展览与学术交流会在贵州苗寨举行。我终于回到了我的家——苗寨。
    
    踏进苗寨,我马上被苗家姑娘们身上那白晃晃的银饰和色彩绚丽的绣片吸引住了。通过与苗家老人的交谈我才了解到,原来苗族为父系家长制家庭,男性成人从事农业生产、割草砍柴、喂牛耕田及解决家庭所有之柴米油盐等,女性成人辅以从事农业生产,栽种菜、棉花等以及纺纱织布、浆洗缝补和喂猪、养蚕、料理家务。男女服装多为自制,苗族妇女极重视服装样式。衣裙均多以紫红色为底,以数十块大小不一的挑花、织锦等布料缝制而成,工艺精湛,独具一格。衣服为大襟交叉招衣,其衣领较低,袖口大而短,且翻至肘,有便装、盛装之分,款式相同。女便装有天蓝色、黑色两种,是在家或劳动时穿,便装不染紫色,不镶嵌花纹图案。女盛装是苗族最贵重的女上装。镶嵌繁多的挑花图案纹样,整件衣服为深紫红色。用青、红、黄、蓝、紫、绿为主丝线挑成四方形的花朵,花纹古朴典雅,两襟配有织锦花带作系衣用。而且,苗族妇女喜欢佩戴银首饰。银首饰种类繁多,主要有银冠、银簪、银耳柱等。在苗寨,有大批能工巧匠,擅长打造银饰,一顶头饰,可细细刻上各种图纹,花草,蝴蝶,飞鸟,直到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等。做工之精细不得不叫人叹服。惊叹之余,忍不住选购了好几件银饰做为纪念。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为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苗家妇女们为我们摆下了“三道拦门酒”,就连我这从不喝酒的也盛情难却,饮下了半杯。而苗家老汉们则一字排开,身着长袍,头包青丝帕,围住主杆,吹起了芦笙,跳起了芦笙舞。他们是那样的朴实、真诚,让人倍感亲切,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那已故的父亲——一个勤劳朴实的苗家老人。情不自禁地,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载歌载舞起来。
    
    此时此刻,我深深意识到,我们苗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来记载我们的历史文化,但一块块精美的绣片,一件件做工精巧的苗服,一样样工艺精湛的银饰,一曲曲动人的山歌,一声声悦耳的芦笙,一场场欢快、喜庆的踩鼓舞、芦笙舞,无不折射出苗家姑娘的聪慧,苗家汉子的勤劳与勇敢。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山清水秀的村落,虽享受不到现代大城市的繁华,依然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清贫,却恬静,让人顿生羡慕之情。
    
    此次贵州之行,填补了我对祖先——苗族认识上的空白。我为他们的勤劳、聪慧、质朴、热情感动着、自豪着。它们一点点经由我的眼睛渗入到我的内心深处,令我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再见了,美丽的苗寨!别了,我可爱的家园!


编辑:王颖(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