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互动课随笔
2016-05-29 16:08:19 | 浏览697次

                                         互动课随笔
                                               陈磊

    2005年7月份,第二届“蒲公英行动”会议在贵州省召开。本次参加的有国家级美术专家、教授、记者,以及来自各地的美术老师。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民间美术在贵州省侗族和苗族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本人有幸上了一堂美术互动课,感受颇深。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美丽的苗年》,教学所用的材料就是农村最熟悉常见的稻草。本人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兴趣,他们创作的一个个造型夸张、生动有趣的小玩偶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在场的每位老师,他们也情不自禁地随手抓起身旁的稻草,津津有味地创作起来,国家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何韵兰教授即兴创作了一个芭蕾舞演员;著名美术家、理论家瞿墨老师随手捆扎了一个具有古典美的小偶人;国家艺委会主任秘书长朱凡画家也大胆夸张地编扎一个威风凛凛的龙头,还兴致勃勃地舞动起来。师生互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无数相机在忙个不停地捕捉每个精彩的镜头。
    稻草是农村俯首皆拾、随处可见的材料资源,它伴随着人们一代又一代。天寒时,稻草可用来垫床铺,那感觉不亚于现在的“席梦思”。没有青草时它是耕牛的粮食。同时也可用来编织草席、打草鞋、做蒲团、搓绳子,孩子们用它荡秋千。农民们用它捆扎成稻草人,插在田间地头,恫吓那些前来偷吃庄稼的鸟类。每当收割之后,人们要用它做成衣服披挂在身上,挑起“毛古斯”祈祷吉祥……
    用稻草作为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农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苗年是苗族一个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会载歌载舞用各种形式举行欢庆活动,以抒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激情和热爱。在教学中以情景教学方式把欢庆苗年民俗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捆扎、编织等简单方法来制作小玩偶玩具,并用形态各异的小玩偶来欢庆美丽的苗年。这种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教学形式,能使学生在民俗风情的教学情景中,在尽情地“做”或“玩”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体验创美术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本民族民间玩具的热爱,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编辑:王颖(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