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侗家
湖南永顺王村一小 彭薇
七月二十三日,我们“蒲公英行动”小组,一路激情来到了贵州省黎坪县岩洞镇,这里的民俗风情和侗家文化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上午十点多钟,当我们乘坐的汽车来到岩洞时,只听见鼓乐声声,不远处身着侗家服饰的孩子们,吹吹打打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缓缓而来。阳光下,他们满身的银饰闪闪发亮。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象一朵朵绽放的花朵。此情此景,让我们非常激动,都迫不及待地走下车来抢镜头,好象生怕这一艺术风情从我们身边飞走一样。当我们想要进寨时,前面的孩子便横排几队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一时间,甜美的侗歌从他们的口中飞出。尽管我们都听不懂,但他们那独具风格有的唱腔和悠扬婉转的旋律,陶醉了我们每个人的心。这时,侗家文化园的主人——邓敏文老教授告诉我们:今天孩子们是用侗家最隆重的迎客礼节来迎接我们,他们唱的歌词意思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们是什么人,从那里来?并要求我们用对歌的方式回答他们。谢丽芳老师为他们作了介绍,乔晓光教授用一曲陕北民歌作了回答。我们又想进寨,一条长凳又把我们拒之门外,一只只精致的小酒碗摆了一排,醇香的米酒端了上来;孩子们边唱边敬酒,谁也逃不掉。我试着喝了一口,好辣!真是火辣辣的米酒火辣辣的心,火热的气氛火热的情。敬完酒,孩子们把一条精美的彩带和用彩线套着的红鸡蛋挂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敞开“大门”用着我们走进侗寨。
激动的心情促长了我的好奇心。进寨时,我问身边的小姑娘:我们脖子上的彩带是从 何而来,为什么要为我们挂上这些东西。她们告诉我说,彩带是她们自家编织的。侗家女人都会挑花和编织,她们穿的服饰都是她们自家做的。送我们的彩带是表示侗家人对朋友的真诚;送红鸡蛋是表示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这些象征着友谊和平。孩子们的回答,到出了侗家人的聪慧与朴实,也道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来到岩洞小学,我们更进一步地走进侗家。在这里,我们观看了孩子们表演的侗家舞蹈,欣赏了孩子们演唱的侗族大歌,听取了邓敏文教授对侗家文化及侗族大歌的介绍。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来到这里,我们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眼前这一切:看 到的 、听到的真是太美了。民族民间的艺术是一个民族智慧创造的结晶。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的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侗族人在今天、在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全面冲击的今天,他们仍能保持着本民族的民俗风情、民族文化以及侗族大歌能走出国门,充分展现了侗族文明生命力的顽强和艺术的不朽。
“蒲公英行动”就是为了挖掘民间的民族文化遗产,并把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引进儿童的美术课堂。侗家处处都是美术素材,“蒲公英行动”来到侗家,就是把儿童美术又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编辑:王颖(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