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刺绣工艺与小学美术教学
永顺王村小学彭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而全国统编美术教材的内容相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工具材料上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美术课,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地方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要求。
湘西“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组二期项目的研究任务就是把具有典型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课程资源进行研究。为使民间美术与儿童教育结合更加深入有效,湘西课题实验校均就课题目标进行分工,分别承担了相应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方向。《民间传统刺绣工艺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是我目前探究学习的主题。怎样把民间传统刺绣工艺引进课堂,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感悟
王村----芙蓉镇,是一个民族旅游区,是猛洞河土家民俗风光带的门户,是一座有土家族民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在教学生学习刺绣之前,我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王村古镇的文化长廊----五里石板街,让学生在石板街上走玩,感受家乡民俗文化的氛围,欣赏街边小店里的民族服饰、参观土家鞋垫厂、土家织锦厂、苗族刺绣厂,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刺绣,了解有关刺绣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刺绣工艺的意识,激发孩子们对民间刺绣的兴趣。
二、探究
回到学校后,老师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民间刺绣的知识,讲述刺绣的起源:“中国刺绣起源于三千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慧的姑娘,在婚前赶制嫁衣,不小心在嫁衣上戳了一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线在布上绣了一朵花。不但弥补了戳破之损,反而锦上添花,使嫁衣更加漂亮。众人皆仿,广为流传。”然后,老师再结合收集的有关图片向学生介绍刺绣的方法。主要有:十字绣、平绣、堆针锈、乱针锈、长短针锈等。学生通过观摩,能基本认识、区分各种针法,并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三、尝试
在孩子们对刺绣有了一定了解、跃跃欲试的时候,给他们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尽量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以“动”促“思”,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为了提高孩子的创作激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新奇,我在材料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传统的丝绸、绢、布由粗糙的麻袋片替代,麻袋的纹理犹如坐标格适合学生制作;将细腻的丝针线技艺由粗旷的毛线编锈替代,志在取意,体会用针线表达,鉴别之粗细,体验技法难易。
四、拓展
在此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对自己作品进行评价,或在互评中受到何种启示,及怎样改进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叙述。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团结协作能力;三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四是促使原有知识得到拓展。
乡土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也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它追求的是情感与技法的融合,个性的张扬,表达形式和材质选取的多样、丰富、差异、互补及情感的独特性;作业的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勤于动手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有效的。
编辑:任文秀(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