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在安康 lijianping
安康,地处秦岭巴山腹地,连接南北(四川、湖北),属于全国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客观因素的原因,经济落后,整个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处于薄弱环节,全市总人口294.97万人,共有小学1958所,学生323572万人,美术师资力量不足。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在小城镇只是点缀,在边远山区特别是农村几乎没有美术课程的设置。而蒲公英行动的基本意义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一样有享有公平的美术教育机会,是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争取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2003年全国蒲公英行动开始启动,安康作为总课题组延伸的子课题组自2003年-2005年开展子课题实践,在总课题组负责人谢丽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相继参与北京、湖南湘西的课题交流培训活动,以安康具有民族民间传统特色的皮影面塑泥塑为主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
蒲公英行动总课题组主要目标是湖南湘西的城市乡村小学,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延伸的子课题组,我们通过考察和分析,对当地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进行认真的梳理,以传统的皮影和民间面塑作为民间艺术传承和教育的试验,给学生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了民间美术的历史和现存状态,加强了学生们对于传承保护民间美术的积极性。选择了最具当地民族民间传统特色的皮影面塑泥塑为课题,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儿童与民间美术”课题实践。
2005年我们设立了蒲公英美术基地,既培训了教师,又能在培训过程中使辅导教师们熟悉课题内容和目的。我们从市区各学校抽调部分学生轮流接受民间艺术课程的培训,再由这些学生在学校中带动其他的学生共同学习,使蒲公英行动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了总课题组规定的计划。
在子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我们自身发展的局限和不足。2003年-24年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逐步的扩大课题队伍,由市区发展到县区小学和农村小学。辅导队伍由原来的课题组发展到20余人参与的较大的辅导队伍。
参加“全国蒲公英行动”课题组研究,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着手,把民族民间美术带进了试验性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收获。这样做一、使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二、学生们在接受民间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质上起到了传承作用,三、如果我们能有完整而切实可行的教育、传承、保护措施,经过广大教育和文化工作者不懈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会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的。
第一阶段的蒲公英行动可以说通过我们的子课题组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总课题组下达的课题任务。由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念的滞后,所以,在完成工作中经常很被动。第二阶段我们重新研究了工作,重组子课题组,吸收有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参与到课题组,发挥他们的能力,力争把第二阶段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和总课题组保持一致,积极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掘整理民族民间美术之精粹,扩展蒲公英课题的内容。
编辑:王颖(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