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弘扬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中的“蒲公英精神”——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
2006-09-09 10:18:00 | 浏览637次

          弘扬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中的“蒲公英精神”

            ——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
  校本资源开发暨“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实验研训会
                                  
 肖  弋    
    
      关注乡村基础教育中的文化传承,进行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的“蒲公英行动”课题少儿美术教育专项会议于2006年8月11日至8月13日在湖南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召开。尹少淳、王大根、谢丽芳、崔卫、陈卫和、徐淳、刘宇新等来自全国的美术教育专家与多个省市的教研员、城乡一线教师,农村美术教育实践的民间志愿者、课题组成员共13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对 “蒲公英行动”为期 3年的一期课题实验的重点——对农村民族地区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对当地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骨干队伍培养两方面的讨论,理解了课题实验的“蒲公英精神”:①适应力强。培训当地的非美术和美术专业的兼(专)职老师教授美术课,让买不起美术课工具材料的农村学生能从当地文化、自然资源中就地取材上好美术课。经过实验,学生作品广受国内外专家好评,与此同时外界的关注又增强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为当地的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和有效的民间文化传承,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②具有可持续的推广性。校长培训、教师培训、讲师团、较为系统化的课程方案、教学教研笔记、全面的教学实验过程记录使课题实验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提之有理,实行有据。
    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也都意识到课题的实施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难度,但是与会代表对二期课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国推广前景仍充满信心,认为蒲公英精神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精神息息相通,只有唤起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美术教育,才是真正地实现了教育的平等。
    为更好地弘扬“蒲公英精神”,探索不同背景学校、美术教师之间的合作,美术教育专家、老师们从文化遗产地乡村基础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从文化资源到美术课题、美术课程三维目标设计、校本课程及教材开发、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美术学习状态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基地考察与教学反思、民间志愿者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坦诚的经验交流。大家希望通过会议的交流与探讨,让更多具有“蒲公英精神”的教育实践种子撒向广阔的农村地区,扎根当地实际,蓬勃发展壮大,吸引更多师范生共同构建农村孩子平等享受美,主动传承民间文化的 基础教育环境。

 

 

编辑:王颖(首都师范大学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